「腾讯」腾讯金融进化论( 二 )


马化腾隐忍着 , 要到5年后的2018年 , 才上线一款与之较量的零钱通;这一年的Q3财报 , 支付备付金存缴央行后的净利润紧缩 , 已经体现在腾讯的Q3财报上 , 和5年前的支付宝一样 , 腾讯将视线移到了货币基金上 , 才有了零钱通 。
卸任中国央行行长职务后的周小川曾言辞犀利地说 , 余额宝挂上了天弘基金 , 而天弘基金就归证监会管了 。 如此 , BigTech就可以在监管部门政策中间分段选择 , 谁的政策对其有利就向谁靠 。
零钱通同理 。 在边界政策和许可政策的中间 , BigTech制造着麻烦 。
2018年1月 , 在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分推出整整三年后 , 腾讯信用在全国范围公测“腾讯信用分” 。 仅一天后 , 即紧急下线 。 一年后 , 腾讯带着“微信支付分”重来 , 已整整晚了市场四年 。
腾讯金融对内守拙 , 对外却采取了“撒网”之法 。
这种“撒网”表现在两种方面 , 一是金融业务的平台化 , 一种是投资金融业务 。
2014年理财通上线时 , 腾讯就采取了和余额宝不同的做法 , 首批就接入了8支基金 。 这种平台化有着更明显的去风险集中化 。
腾讯的策略一直是平台化 , 金融、社交都是如此 , “避免自己在一个行业做得太深” , 这是马化腾的原话 。
在巨大的受众基数面前 , 腾讯也采用了保守的做法 , 零钱通、微粒贷、微保等产品至今未完全开放 , 固守着授信与筛选的田亩 。
不过 , 腾讯做任何业务有恃无恐的本事 , 在流量威权下 , 任何金融产品只消默默布局 , 就可以实现对行业绝大多数友商的赶超 , 并完成金融变现 。
腾讯副总裁赖智明曾说过 , 金融科技业务的营收占比将来是要超过40% , 列升第一大营收业务 。 金融和类金融业务的超高净利润率 , 让大企业心痒 , “流量坐庄 , 金融变现” , 这就是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算盘 。
要想做大类金融的业务占比 , 信用支付本是十分好用的手段 , 马化腾工于“慎” , 不管是理财通 , 还是信用分 , 都走在前人风险试探的脚后 , 不赖腾讯信用分和信用支付晚来 , 坐拥微信和QQ两大流量池 , 好戏仍不晚 。
整个2018年 , 包含金融科技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为腾讯贡献了779.69亿元收入 , 同比增长80% , 占腾讯收入总额的25% , 约等于整个伊利股份2018年的营收 , 为腾讯日赚近2.1亿元 。 2018年 , 金融科技服务收入是腾讯营收增长最强的动力之一 。
1998年成立的联众公司 , 是个做游戏的好手 , 2004年年头几乎占据了80%的网络棋牌市场 , 这一年 , 眼看着腾讯杀了过来 。 先是 , 联众创始人鲍岳桥看到腾讯推出了如出一辙的棋牌游戏仿制品 , 毫无新意与改进 。 后是 , 新一版的QQ添加了游戏入口 , 鲍岳桥看着用户一点点迁徙过去 , 两年后 , 鲍岳桥被迫辞去联众董事长职务 。
被腾讯后来居上占领市场而消亡的企业和产品 , 可以列出一个不下二十家的名单 。 腾讯为何总是慢一拍 , 从马化腾的一段话中 , 可以窥见他的战术观:
“互联网市场太新太快 , 往哪里走都有很多可能 , 如果由自己来主导可能就没办法证明所选择的是对的 , 几个月内都有很多东西冒出来 , 凭什么判断哪个是热点?有竞争对手了 , 人就开始有了斗志 , 看看别人哪些做的好 , 哪些做的不好 , 如果别人杀过来了 , 应该怎么办?是硬顶 , 还是去别的地方迂回作战?”
大企业试错成本巨大 , 在马化腾眼中 , 后发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
该庆幸的是 , 腾讯做金融业务 , 至少于友商“人畜无害” , 因为用户的多层次、多阶段需求 , 唯有金融行业 , 不受这种流量挤压式的迫害 。
大象席地而坐 , 对蚂蚁的攻击是无暇兼顾的 , 只要保持足够的敬畏和灵活性 , 就不至于被吃掉 。 对腾讯而言 , 专业和创新的重要性 , 已不及谋略和组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