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云南第二城”,为何一身四川味儿?( 五 )


文章图片



龙家宗祠 。 摄影/邱锋
参军后的龙云 , 在仕途上一路飙升 。 1927年 , 从唐继尧手中获得军政大权之后 , 龙云主政云南长达18年之久 。 或许是在昭通时的从商经历 , 让他认识了更为宽广的世界 , 主政云南后 , 龙云兴办实业、推动税制和金融改革 , 重视教育的发展 , 誓在建造一个新的云南 。

发展云南之余 , 龙云亦心怀天下
。 1937年 ,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 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 , 主动向国民政府请缨 , 将4万多人的滇军 , 整编为60军出滇抗日 。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中 , 都有着60军“善战不怕死”的身影 。 而这些军人 , 大多来自于昭通 。

昔日的“云南第二城”,为何一身四川味儿?
文章图片

▲ 树立在
昭通古城的“共赴国难”纪念雕塑 , 仍可一窥滇军当年的热血精神 。 图/视觉中国


昔日的“云南第二城”,为何一身四川味儿?
文章图片

火锅味儿还是米线味儿?

三省交界的地方 , 文化杂糅交融 , 在饮食上也多复合多样 。 很多时候 , 昭通人自己都不太清楚 , 昭通的饮食底色 , 究竟是川味儿 , 还是米线味儿的 。 但对于辣椒的喜好 , 昭通和四川有着相似的基因 。

昭通 , 是一座摇曳在炭火上的城市 。
由炭火烤制的昭通小肉串 , 不仅是昭通人的恣意江湖 , 还经常出现在美食纪录片中 , 充当主角 。 区别于西北烧烤的“以大为美” , 也不同于东北烧烤的“浓油赤酱” , 昭通的小肉串 , 则有着更为精致的模样 。

昔日的“云南第二城”,为何一身四川味儿?
文章图片


在昭通吃串 , 怎么也得五十串起步 。 视频来源/纪录片《人生一串》第一集


些时候 , 昭通小肉串多使用干不动活的老耕牛 ,
牛肉要切成小块 , 才更易入味 。
一根竹签串起一片牛肉 , 轻轻松松就能吃上一把 。
小巧的外形 , 并非是昭通小串“出圈”的关键 ,
它的决胜秘密 , 主要藏在那锅咕嘟冒泡的卤汤里 。



在昭通 , 肉串烧烤之前 , 要现在卤汤里“泡澡” , 待浸泡入味后 , 猛火快烤 。 烧烤时 , 牛肉内部的卤味被瞬间锁住 , 暗红色的肉质表层 , 渗出明亮的油脂 , 颜色逐渐变得鲜艳起来 。 烤制六七成熟时 , 扬一把昭通人离不开的干红辣椒 , 带出窜起的烟火 , 将烤炉内的气氛 , 烘托到极致 。

昔日的“云南第二城”,为何一身四川味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