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涌起」郑曼青的太极思维( 二 )


与书之难易计 , 不可以道里计 。 太极拳要求 , 〔尾闾中正神贯顶〕 , 须求气通任督二胍 。 先通督胍 , 则气由骨中行 。 旋复继通任胍 , 由筋胳中行 , 归乎丹田 。 且纯任自然 , 即老子所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又谓〔牝常以静胜牡〕 , 乃以柔克刚也 。
从〔体〕之方面而言 。 体如能松 , 气血流畅 , 筋脉和同 , 五脏得其平衡 。 则百病不得上身 。 上中下三焦 , 了无阻滞 。 故古人所谓:〔上医医未病〕 。 惟太极拳 , 可谓上医之良药也 。 学之百日 , 便能知其效用 , 如再期以岁月 , 或十年 , 或终身 , 受益更巨大矣 。 能得其健康 , 便是袪病 , 能袪病 , 即能廷年 。
以此而言 , 良药便在一〔松〕字中得之 。 诸位同仁 , 从今日始 , 请勿将自卫之〔用〕 , 再离开了松之一字 。 否则即自拒太极拳于千里之外 。 杨澄甫宗师 , 他不会讲话 。 可以一天到晚不发一言 。 但对此〔松〕字 , 每天总讲上几百回 。 不单如此 , 他还讲了一句话 , 更是奇怪 。 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 。 你三辈子都学不到的 。 〕松可以免除提心吊胆 。 中国其它拳术 , 普遍都讲用力 , 只有太极拳讲松 。 且没动手 , 由脚而腿而腰 , 完整一气 , 心与肺不大动 , 气沉丹田 。 脑子清醒 。
练拳如在陆地游水 。 当空气如水 。 意到气到 , 时间久了 , 便会水到渠成 。 我年青时皮包骨 , 常咳时吐血 。 学拳后四五个月 , 吐血停止了 。 半年后发烧也渐退了 。 两年后完全康复过来 。 今年已七十三岁 , 没生过甚么病 。 (郑曼青在75年2月6日讲此番话 。 于3月26日 , 一月后逝世 。 )练太极拳最方便 , 最经济 , 不必看天侯 , 就是最忙 , 总可抽出十五分钟来 。 且对修心养性亦很有大帮助 。 至于防身 , 那是技艺之末 。
太极各门各派 , 各有一套拳架 。 各有不同招式 , 和各有不同的说法 。 严格来说 , 这些门派之见 , 都已把祖先之创意 , 陷入一种既定之形式 。 早年之太极拳 , 只不过有十三式 。 每势都是单练的动作 。 目前那些既定之形式 , 早已不是祖先们初创之本意 。 世界上任何东西 , 任何学问 , 形式基本是进步的羁绊 。 真正的创派者 , 他在武术修养方面 。 一定比一般人聪明 , 高深 。 他的心意 , 与成就「功夫」 , 如无同等毅力之衣钵传人 , 难免不流入形式 。
今天之太极拳 , 已陷入及困在这种既定的形式里 。 坊间充满各种不同之太极书 。 每使学者无所适从 。 太极拳的老师几乎比学生尚要多有些人只学几个月 , 连边也未摸到 , 也会当起太极拳教练来 。 这易把新学员 , 带进太极拳之乱草中 。 分不出那些是太极拳 。 最后连少林拳慢打 , 也变成太极拳了 。

「洪波涌起」郑曼青的太极思维
本文插图

〔陈永:最佳例子 , 是都市闲情之 , 梁鸿基 , 根本是少林拳慢打 。 李连杰 , 亦然 , 在他主演之太极拳中 , 除了起式 , 和收式 , 有些似太极拳 , 用法 , 身法 , 无一不是少林外家拳 。 甄子丹主演之笑太极亦然 。 虽是搅笑 , 但已误人子弟 。 〕
太极拳 , 是动于静中求 。 外国人 , 曾在初时称它为影子拳 。 说对了一半 。 因它是把自己身体 , 变为敌人的影子 。 令他永摸不着 , 也丢不离 。 是舍已从人之意 。 它是祖先们之集体创作 , 并非张三丰所创 。 认清此点 , 我们就不会盲目崇拜 。
拿破仑有句名言:〔军队打胜仗 , 在士兵的腿上 。 〕人的衰老表征 , 可以看他走路是否轻灵有力 。
郑曼青常在教拳时骂学生 。 〔松不掉 , 全身都是蛮劲〕〔先用意 , 感觉自己全身骨关节已经分开了 。 〕〔行也布袋 , 坐也布袋 , 放下布袋 , 何等自在 。 〕(布袋即心理负担 。 名利负担等等) 。
〔太极拳是越练越少 , 不是越练越多 。 原先只十三式 , 穷其根 , 仅阴阳 , 再合之 , 太极而已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