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果哥]2020年氢能产业释放了两个重要的政策红利( 二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文件仅仅提到:研究制定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的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 。 距离业内众多人士所希望的中央层面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 , 显然还有不小的距离 。 与各个地方政府动辄上百亿投资规模的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宏图愿景似乎更是冰火两重天 。 02
如果直面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 应当承认在当下以“认真研究制定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的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为切入点 , 扎实稳步地推进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 , 避免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 , 是符合我国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实际的 。
其一 , 尽管近年来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势头不错 , 各地方风风火火 , 又是建园区 , 又是立项目 , 但是应该看到就整体而言氢能源核心技术及产业化 , 国内企业掌握的并不多 。
以燃料电池技术为例 , 仔细考证许多声名显赫企业的技术源头 , 都会发现若隐若现的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的身影 , 当然全球化时代 , 技术合作与引进是家常便饭 , 但是至少说明在当下 , 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关键设备、系统总成、关键部件、关键材料的产业化程度还不够强 , 还没有哪一家国内企业可以像丰田、现代那样拿出成熟的产品 , 支持整个产业发展 。 在此前提之下 , 出台大规模财政补贴和扶持政策显然时机并不成熟 。
其二 , 氢能源产业发展定位、发展路径还不够明确 , 整个产业链条还有许多空白点有待填补 , 特别是氢的制取、储运、分销等环节更是需要花费时间和资金 , 进行足够的技术经济验证 。
尽管我国早在2008年就建成了第一座加氢站 , 但是在加氢站实际运营经营方面其实经验并不丰富 。 还以加氢站为例:氢气 , 是现场制取?还是站外补给?氢气的补给 , 气态?还是液态?似乎国际上也无定论 。
至于加氢站的建设规范、安全管理规范 , 也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健全 。 随着氢能源产业发展 , 加快加氢站建设势在必行 , 有关标准规范的制订已经成为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
其三 , 尽管当前国内各地方发展氢能源产业的热情如烈火烹油 , 但这些地区发展氢能源产业同时也存在着一窝蜂 , 千军万马之势 , 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制造及应用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大企业介入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等问题 。
其实许多地区并不具备发展氢能源产业的客观条件 , 地方以提供地方补贴和一定的车辆购置为诱饵招引各类氢能源产业项目 , 而氢能源项目则冀望通过地方提供补贴和购车解决资金和项目落地 , 双方的相互“钓鱼”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氢能源项目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和市场问题 。
【[研究员果哥]2020年氢能产业释放了两个重要的政策红利】
[研究员果哥]2020年氢能产业释放了两个重要的政策红利
本文插图

氢能源产业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 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 , 其资金投入规模之巨 , 研发周期之长 , 远远不是一般的企业 , 也不是国内一般的地级市政府所能支撑 。
以日本为例 , 支撑起整个日本氢能源产业的是以丰田、本田、岩谷等十余家日本的世界级企业 , 而全日本承担起制造氢能源汽车重任的 , 仅有丰田、本田两家企业 , 而韩国则集中于现代一家 。
正是研发、制造、应用的集中化、规模化 , 避免了资金的分散和创新低水平重复 , 形成了高水平的氢能源产业生态 , 保证了氢能源产业高水平的持续创新 。
在国内上述问题没有缓解 , 地方虚火延烧、高热不退 , 企业鱼龙混杂的情形下 , 没有充分的政策论证 , 贸然出台全国范围的氢能源支持政策显然并不合适 。 业内企业应该特别注意到的是国内电动车补贴故事 , 其实殷鉴不远 。
氢能源产业是涉及能源、化工、机械、电子、材料等多个产业的革命性变革 , 涉及政策、经济、金融、技术、环境多领域的创新 , 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