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为何成为全球关注中心?日点击10亿全球疫情图背后,是俩中国博士生( 二 )


既然无法满足每个人特定的需求 , 团队决定干脆把疫情地图的默认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
其实 , 鉴于新冠肺炎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和威胁性 , 这样面向全球的“疫情数据地图”系统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不是独一家 。 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合作 , 美国疾控中心(CDC) , 以及微软的必应搜索(Bing)都设计发布了类似的系统 , 供全球公众使用 。
CDC发布的美国疫情地图能显示各州疫情数据 , 因其官方性质 , 具有权威性 。 但董恩盛表示 , 与他们的地图相比 , CDC地图有两个明显缺点 , 更新不及时 , 且精度有限 。
“可能今天更新的是还前一天的数据 , 而我们基本是实时更新 。 他们的数据只能精确到州一级 , 我们可以精确到州下面的郡县 。 ”
事实上 , 也正是由于发现CDC数据精度不足 , 董恩盛和杜鸿儒才起意对自己地图的美国部分进行了精度“升级” 。
哈佛和牛津和合作设计的疫情地图 , 更新速度和数据详尽程度也不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 , 前者用颜色深浅来体现疫情的严重程度 , 后者是用点的大小 。 杜鸿儒介绍 , 哈佛、牛津的地图有动画显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发展过程的功能 , 这是他们没有的 。
董恩盛对微软Bing设计的疫情地图称赞有加 。
采访人员发现 , Bing的地图在某些方面可以提供比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更精确的数据 , 例如俄罗斯、印度、印尼等国的地方疫情数据 , 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地图在这几个国家还只显示全国数据 。 不过 , 后者能用曲线、柱状图等形式体现疫情发生以来每个国家的疫情发展趋势 , 功能更丰富 , 而且数据公开 , 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 。
数据的更新、功能的完善都须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 对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进程 , 作为团队的第一个“援兵” , 杜鸿儒坦言出乎意料 。
“加德纳教授和恩盛开始只是想追踪一下疫情在中国的发展 , 没想到后来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多 , 也没想到两个月以后美国的情况会比中国严重得多 。 ”
两个多月下来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新冠疫情数据地图早已成为全球最权威的疫情数据平台 。
#博士#为何成为全球关注中心?日点击10亿全球疫情图背后,是俩中国博士生
文章图片

起初 , 在团队只有七八个人的情况下 , 连续工作一周 , 每人每天要承担15小时到20小时的工作量 , 压力巨大 。 这在3月23日地图数据更新模式升级为全自动后得到了改观 。 团队现在已有三四十名成员 , 来自美国各地和其他一些国家 , 通过网络共同对地图进行维护和相互沟通 。 董恩盛说 , 自己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 “现在有点像个产品经理了 。 ”
虽然师生三人并不属于公共卫生院系 , 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很大支持 。 和导师加德纳教授一起 , 董恩盛和杜鸿儒可以经常参与传染病学院的讨论 , 获得学术建议;学校已停课并封闭半个多月 , 但专门给他们办了出入证 , 以便他们进校继续必要的科研活动;校长办公室更直接给他们安排了一名行政助理 。 这些都成为疫情地图得以发展至今的坚强后盾 。
疫情数据有真伪?他们这么看董恩盛赴美学习已有七八年 , 杜鸿儒有三年 。 自疫情在湖北暴发以来 , 大洋彼岸的他们经历了从担心到被担心的过程 。 截至当地时间4月8日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在的巴尔的摩已有571个确诊病例 , 这对200多万人口的巴尔的摩来说不是个小数 。 同时 , 巴尔的摩出了名的混乱治安也加重了两人和家人的担忧 。
董恩盛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 , 从1月到现在 , 自己出门买菜的次数不超过5次 , 更多情况下通过外卖购入物资 。 “巴尔的摩挺不安全的 , 经常发生枪击 。 当地人对病毒的防护意识也还是不强 , 我们出门基本上只去防护比较好的亚洲超市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