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同济”战疫记


『中国青年网』“同济”战疫记
文章图片
图片为樱花映照下的同济医院 。
齐剑东摄
制图:蔡华伟
2月6日深夜 , 一声新生儿的啼哭打破沉寂的夜晚 。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 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产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流下激动的泪水 。 主刀医生是妇产科乌剑利大夫 , 虽然汗水湿透了他的三层防护服 , 雾气迷住了他的护目镜 , 但他还是成功地完成了手术 。
“这一场特殊的手术经历刻骨铭心 , 生命的希望不可阻挡!”乌剑利说 。
那时的武汉 , 静得出奇 。 同济医院产房里发出的婴儿啼哭声 , 是武汉城里最美好的声音 。
循着这一声啼哭 , 2月底 , 我从北京南下 , 来到战疫中的同济医院 。

2019年和2020年之交的这个冬天 , 位于武汉市解放大道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 , 情况似乎有些异乎寻常 。
元旦刚过 , 院长王伟到发热门诊巡视查房 。 他感觉情况有些不对劲 , 位于第二门诊楼的发热门诊前 , 患者明显比平常多 。 敏锐的王伟当即指示 , 对发热门诊进行改扩建 , 并把感染科一层楼病区腾出来 , 作为发热病人的留观病房 。
但是 , 改扩建后的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 , 还是不够用 。
那时 , 大家对当时称之为不明原因肺炎的传染性认识还不足 , 但是知道 , 发热病人往往具有一定传染性 , 因此许多医护人员都感到防护的压力 , 担心发生交叉感染 。
1月15日 , 同济医院紧急召开办公会 , 决定把老内科楼全部腾空 , 再度扩展发热门诊面积 。 老内科楼一层是急诊外科 , 二层是传染科门诊 , 其上三层的传染病房 , 可以快速改建成满足传染病治疗所必需的“三区两通道”(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和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 。 经过连续数日的紧张工作 , 改造顺利完成 , 同济医院主院区发热门诊和病房面积从最初的110平方米增加到5000余平方米 。
“我们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走 。 刚开始每天有50到100人的发热门诊量 , 等我们改造完病区 , 主院区日发热门诊量就飙升到1000人以上 。 ”王伟说 。
现在想来 , 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大幅度扩建发热门诊 , 那么每天1000多名发热患者涌入医院 , 后果将难以想象 。
很快 ,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越来越多 , 而发热门诊楼上只有60张住院床位 。 大家隐隐意识到 , 恐怕同济医院将要承担更多的救治工作 。
在主院区之外 , 同济医院还有两个新院区——光谷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 , 都是刚建三四年 , 设备器材都很新 。 但是 , 如果要作为传染病区收治病人 , 仍然需要重新改装 。
通过进一步规划分析 , 最终院委会一致决定 , 将中法新城院区1100张病床拿出一半来 , 先进行改造 。
他们很快就将住在院区里的患者作了分类 , 能出院的病人安排出院 , 不能出院的撤离到主院区 , 将整座中法新城院区腾空 。 1月27日 , 中法新城院区550张床位启用 , 作为武汉市政府指定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定点医院 , 开始接收重症患者 。
然而 , 550张床位几天内即住满了 。 病床依然捉襟见肘 。
余下的550张床位 , 又立刻启动改建工作 。 2月5日 , 中法新城院区的1100张床位 , 全部变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床位 。
4天后 , 光谷院区也改建启用830张床位 , 用来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 。 由于人手缺乏 , 先期到达的护士们都兼任搬运工 , 每位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负责清空一层楼 。 “为了能及时收治患者 , 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 。 ”光谷院区E3病区护士长李虹霖说 。
在疫情高峰期 , 同济医院三个院区一共开放了2025张重症病床 , 坚决地落实了中央提出的“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