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陈心颖:科技业务的本质意义在于创造价值 | 《巴伦》专访

过去的12年里 , 以保险起家的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一步步通过“科技赋能”开始向周边行业沉淀 , 从医疗、出行 , 到其它领域 , 中国平安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综合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每到了平安发布财报的时候 , 有关平安科技业务的盈利问题都会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 , 资本市场对于平安集团的评估大多数时候还停留在保险角度 , 而平安科技转型的布局及价值仍有待深挖 。
在平安集团联席CEO、平安集团的科技和数字创新业务负责人陈心颖看来 , 这些年她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探索平安科技板块的业务模式 , 并且说服公司内外的人逐步认清业务的价值 。
这位2013年加入平安集团的杰出女高管 , 此前曾作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 在美国、亚洲的10个国家工作13年 , 服务过40多家全球领先的金融和科技公司及监管机构 , 在企业战略、创新、运营与科技等领域深耕多年 , 履历丰富 。
【@中国平安陈心颖:科技业务的本质意义在于创造价值 | 《巴伦》专访】陈心颖清楚地记得 , 她刚加入平安时 , 平安集团的科技业务才刚刚起步 , 彼时只有3000多位IT技术人员 。在职6年多的时间里 , 陈心颖是推动平安科技转型的主力军领导者 , 同时也见证了平安互联网客户数量从4000万增长到5.16亿 , 这其中有超2亿的金融客户 。科技研发人员由3000人扩展3.5万 , 其中 , 科学家2600人 , 科技从业人员达11万人;科技专利申请超2万件 , 其中2019年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专利申请数分别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二名 。不仅如此 , 平安还孵化出11家科技企业 , 其中3家成功上市、2家则为独角兽 。
《巴伦周刊》中文版近日专访了陈心颖 , 对平安集团这些年科技业务的发展、整体布局、背后逻辑、评估体系、所遇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虽然同时掌舵多家子公司发展 , 但陈心颖在采访中对每个领域的科技业务发展及数据了如指掌 , 在谈到未来的时候更是信心十足 。
@中国平安陈心颖:科技业务的本质意义在于创造价值 | 《巴伦》专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
以下为采访实录
转型12年 , 平安走到哪儿了?
《巴伦周刊》中文版:平安集团布局科技已经超过10年了 , 最早开始进行科技转型布局的契机是什么?
陈心颖:平安最早开始布局科技应该追溯到12年前 , 平安科技刚刚成立的时候 。当时 , 我们感知到科技对于金融业本身可能会产生巨大影响 , 同时也看到科技公司的崛起 。所以我们决定成立平安科技 , 用科技来赋能平安的主业 。当时我们决定 , 将每一年收入的1%投入到科技创新中 , 并且作为一个相对长期的规划 。
《巴伦周刊》中文版:从2008年至今 , 平安的科技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陈心颖:过去12年 , 平安的科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我们希望科技赋能主业 , 提升效率和满意度 , 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2008年平安科技成立 , 开启“金融+科技”的探索 。这些探索包括智能坐席、智能理赔;目前智能坐席覆盖率已达到75% , AI可回答客户88%的问题;车险理赔等客户问题平均168秒内就能完成 , 后台不再需要人工操作 。
第二阶段是以2012年陆金所成立为标志 , 通过科技去孵化一些新的B2C业务 , 平安希望把金融产品和生活服务结合在一起 , 所以我们选择了几个垂直领域 , 包括金融、健康、汽车、房产和教育 , 这五个方面是我们认为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的 。这方面也有一些成果 , 陆金所成立 , 平安好医生上市 , 后来我们还收购了汽车之家和一家K12在线教育机构 。这些B2C的业务除了服务本身外 , 还为主业业务引流了很多新用户 。所以从整体效果看 , 我们现在有5.16亿互联网用户 , 其中2亿金融客户 , 过去四年来 , 每一年都有35%-40%的新金融客户来自于我们的生态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