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我在海外 | 纽约北岸医院8个ICU住满了新冠患者,“安慰号”对抗疫“零缓解”( 二 )


4月5日 , 《华尔街日报》报道了美国顶级橄榄球队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的老板动用私人飞机从中国将120万只N95口罩运到美国的故事 。 我们感到庆幸 , 它运回美国的不只是120万个口罩 , 更是抛开一切政治、经济、种族因素的国际人道主义合作精神 , 让深陷疫情中的人们相信人类的基本价值 , 更看到一丝希望 。
纽约市医院急症中心护士发视频控诉政府辜负了医护人员 , 周围的同事都暴露在病毒面前 , 他们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 。 目前 , 在纽约医护人员一旦有了感染症状 , 也要和普通民众一样 , 按照流程进行检测 。 由于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或相关装备严重短缺 , 且至少需要7天时间才能得到检测结果 , 导致无法跟踪监测病人及医护人员的状况 。 等待检测结果的病人在院时间加长 , 反过来也给医护人员、病床及个人防护装备的消耗造成压力 。
危重症入院多数24小时内上呼吸机
医院的床位紧张也是比较严峻的问题 , 尤其是ICU床位 。 我们三周之内 , 把一个ICU扩展到了八个ICU , 目前ICU全部住满了 , 儿科、骨科甚至癌症病人所在的普通病房 , 手术全部停了 , 专科医生甚至儿科医生都已经调配到一线来支持一线的医务人员 。 就是为了集中一切资源 , 控制新冠肺炎的蔓延 。
『纽约』我在海外 | 纽约北岸医院8个ICU住满了新冠患者,“安慰号”对抗疫“零缓解”
本文插图



长岛北岸医院医护人员正在照顾新冠患者 受访者供图
在大量的病人涌入ICU之前 , 我们从中国和欧洲了解的数据 , 老年病人和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感染居多 。 但是北岸医院的情况不同 , 大多危重症病人是20岁到60之间的年轻患者 , 这些年轻人 , 本身也没什么基础疾病 , 也不像国内聚集性、家庭性感染的特征 , 所有以治疗起来有些措手不及 。
据我观察 , 这些患者一般轻症发热5天到7天 , 在家里扛着 。 到急诊室时 , 已经是中重度 , 血氧饱和度很低 。 送进病房大概12到24小时之内 , 病情就会急剧恶化 , 很多病人马上就要插管 , 上呼吸机 , 而在随后24小时之内 , 随着病情的变化 , 他们还会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 。 一线医护人员几乎超负荷运转 , 1个护士管两个床位 , 最长工作时间可达13个小时 。
看到这个病毒传播力这么强 , 很多生命在我眼前消逝 , 我很揪心 , 唯一能做的是在压力之下尽力去抢救 。 但恐惧和害怕的情绪是短暂的 , 我在临床工作了十几年 , 救治过刀伤、枪伤、心梗 , 心理素质过硬 , 出于职业的素养 , 我们不会轻易退缩 , 反而还能带给患者力量 。
『纽约』我在海外 | 纽约北岸医院8个ICU住满了新冠患者,“安慰号”对抗疫“零缓解”
本文插图



医护人员连续三周超负荷工作 受访者供图
接诊印象深刻的一个新冠患者 , 是名40多岁的高龄孕妇 , 因为家属不能探视 , 她的情绪起伏很大 , 孤独无助使得她常常哭泣 。 我们的医护很有同理心 , 一直用IPAD和她的先生、父母连线交流 , 这名孕妇心理上得到了安慰 。 很快 , 情况好转 , 从危重症摘下呼吸机转到了普通病房 。 再后来 , 她顺利剖腹产下了一名健康的婴儿 。 那天 , 我心里特别高兴 。
不过 , 我仍有担心的事情 , 最怕的就是医护人员的感染 , 目前北岸医院还未有医生感染的情况 , 但医护人员是感染病毒的高风险职业 , 如果病人在不明情况下前来就医 , 很容易中招 。 据《纽约时报》报道 , 现有美国新冠病毒肺炎病例中 , 至少有8名医护工作人员确诊 。 其中即包括加州瓦卡维尔一家医院的三名员工 , 以及华盛顿州柯克兰市生命护理中心的五名工作人员 。 而在感染病毒后 , 这些医护工作者也可能成为感染源 , 继续传播病毒 。
“安慰”号对抗疫“零缓解” 轻症患者需重视
3月30日 , “安慰”号医疗船带着为纽约提供1000张床位的使命靠岸 , 这些床位虽是接诊非新冠病人 , 但对纽约人来说是个极大的鼓舞 , 朋友圈里配上“权力的游戏”音乐的视频刷屏 。 但“安慰”号真的能给我们安慰吗?对于我们医疗机构来说 , 只有三个字:“零缓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