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副院长曾晓勇教授先进事迹

「」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副院长曾晓勇教授先进事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曾晓勇教授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副院长
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新年伊始 , 中法新城院区被指定为“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 , 同济医院勇担时代使命 , 发挥着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 相继在中法新城院区开放了1100张床位 , 包括同济医院在内的4200多名医护人员前仆后继 , 积极投身到抗疫第一线 。
曾晓勇副院长临危受命 , 在医院的统一安排下 , 分管了中法新城院区的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病房改造和院感工作 。作为综合性的大型医院 ,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并不像金银潭医院和武汉肺科医院一样有标准的传染病专用负压隔离病房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病房改造成功成了医院所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
变不可能为可能
从医已20余载 , 作为一名外科教授 , 传染病房设计相关知识并非他的特长 , 所有的经验积累需要在接下来的实践中不断摸索 。为科学有序地进行首诊隔离点的改造工作 , 保障病人的规范管理 , 一向温文尔雅的曾院长开始雷厉风行起来 , 他查阅资料、电话咨询专业人士、和分管部门同事一起观察学习病房设计 , 制定了标准化的“三区两通道”病房改造方案 。
由于年前春运中人口的大量流动 , 在汉务工的农民工均已返乡 , 再加上武汉和湖北省其他县市陆续封城 。谁来施工?谁愿意来施工?如何出城进城?施工材料从何而来?......所有的问题加在一起 , 使得中法新城的病房改造工作在外人看来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在严峻的形式面前 , 曾院长和他的同事们不愿意浪费一盏茶的时间 , 积极联系建筑商和大小包工头 。但面对凶险的疫情 , 又有几个人能不顾自身安危 , 自愿投身到这疫情的风口浪尖呢?有些自愿前往的工人 , 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 此时再高的薪酬对人也不够成诱惑 。曾院长不得不率领同事们对工人和家属进行反复的思想工作 , 在大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不懈劝说下 , 数位农民工朋友终于愿意踏上返汉的路程 。为了帮助工人们顺利返汉 , 曾院长调动医院力量 , 多渠道联系政府相关部门 , 为返汉农民工开具绿色通行证、联系专车进行接送 。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疫情初期 , 数以千计的病人在家苦苦等待救治 , 时间就是生命 , 每多一张床位 , 病人就多了一份生的希望 。如何快速科学改造病房成了曾院长眼下最着急的事情 , 工人们一边连夜施工 , 后勤部门的老师们一边继续寻找更多的返汉工人 , 曾院长经常陪着他们通宵达旦 。
木工、钢筋工、瓦工、水电工等不同的工种的师傅们 , 在同济医院工作人员的努力争取下陆陆续续均已到岗 。大年初三 , 在工人们连续施工16个小时的辛勤付出下 , 中法院区第一个隔离病房改造完成 , 经过严格培训后的医护人员在困难时刻锐意进取、积极奋战 , 以最高的效率将病房的基础设施布置完成 , 当天就将病区的病人全部收满 。就这样改造一个病房、收治一批病人 , 在短时间内 , 所有的隔离病房均已改造完成 , 医护人员以最便捷的入院流程和最人性化的救护方式将1000名新冠肺炎病人收治入院 , 让病人得到了科学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
「」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副院长曾晓勇教授先进事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副院长曾晓勇教授先进事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汉市最正规的改造隔离病房
第一个发热病房投入使用的晚上 , 曾院长赶赴天河机场迎接各省支援武汉的国家医疗队包机 , 做好人员的对接服务工作 , 在吃住行等方面为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提供全面的保障 。通过和来自北京医疗队的王辰院士、乔杰院士以及北京协和医院的权威专家交谈后 , 曾院长惊喜地发现 , 北京支援队中一部分的医务人员曾经参加过03年“非典”时期小汤山医院的建设 。综合借鉴北京医疗队的经验 , 再加上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 , 中法院区在第二批病房改造过程中 , 曾院长将施工的各个环节抓得更加细致和完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