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意义?

我个人认为旅游是为了开阔眼界,见前所未见,知前所未知,能得到对历史,自然,人文的感触最佳。或者单纯的看一下不同其他人怎样生活也是有意义的。——————转载的分割线———— 旅游是否经济,怎样旅游有意义 郜炳松 草根智库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国庆长假的结束,整个国民那沸腾澎湃的心终于渐渐冷静下来,喧嚣的国度似乎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人们终于有时间回放长假期间的一些精彩画面。同时,回味那些略带苦涩的“囧趣”——青岛一盘大虾被宰38元、商家被罚90000元玩失踪;高速堵车游人下车遛狗、大妈跳起广场舞;景区游客爆满长城上人们看天看云看脑勺;游客韩国扫货化妆品堆满仓“登机口”……想想几年前,才开始实行“长假”制度的时候,我们目的很简单,就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围绕这块大“蛋糕”,各地方政府打起了“旅游牌”。由此,旅游业成了许多地方的经济支柱,而“旅游经济”也成了各地发展新兴产业的代名词。 确实,旅游业的兴起,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活力:旅馆业、餐饮业、旅游产品加工、销售业,围绕旅游的旅游经营企业、导游业、交通运输业、移动通信业务等迅猛发展,由此带动地方园林、景观、农家园的大发展,应该说旅游业的繁荣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优化地方经济结构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功不可没。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近些年来随着出行人群的越来越多,各地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滞后、政府监管的严重缺位,旅游发展的问题起来越多,严重影响着我国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旅游业发展不均衡,存在盲目性。主要表现在我国地区之间,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而自然形成北京、重庆、山东、云、贵、川、琼,陕、甘、新等几个主要旅游大省(区);而东北、华北、华中等部分内陆省份,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弱,一方面与其传统的经济结构有关,一方面也与自然地理地貌和人口密集、人的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对历史人文遗迹破坏严重不无关系。同时,也与这些地方发展理念有着一定的关系。 当他们突然意识到旅游业的份量的时候,便不顾地域局限一哄而起,大兴土木,对仅存地一些文物遗迹、自然景观进行整修、扩建、发掘,虽然也对刺激地方旅游业产生了一些带动作用,但却由于同质化严重,吸引力不足,导致人造景观和相应投入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不仅造成极大资源浪费,而且对于历史文物造成更大破坏。 而资源富集地区,由于资源分布过度密集,宣传阵式宏大,对游客产生强大“虹吸”效应,并由此刺激这些地区景区扩张迅猛,但服务平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远远跟不上。造成热点景区方向车辆拥堵,景区范围人满为患、进出困难。 二是旅游热点景区管理混乱,问题多发。景区门票、服务收费、宾馆、饭店、运输部门趁机连锁涨价;而旅游经营单位准入“门坎”过低,鱼龙混杂、经营混乱、零团、低价团屡禁不止、恶性竞争严重,导游欺客宰客、强逼购物等现象多发。 三是旅游业发展日趋“短期”化、一次化。从不管旅游大省、还是新崛起地区,不注重打造“个性”品牌,未真正把旅游作为“知识经济”、休闲经济、无污染经济来打造,旅游产品(包括旅游商品、旅游线路、旅游项目、旅游服务开发不够)。就是收门票、卖产品、拉着转,对提升旅游服务行业、旅游产业和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重视、投入不够,监管不力。 四是游客素质有待提升。有什么样的旅游消费群体,便有什么样的旅游服务层次。综观我国现在旅游出行群体,许多人出游无非就是看山、看水、看庙、购物,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闲逛”,以这种心理,出去也只能是走走、看看,拍几张照片、买点土特产,却不惜花几千上万、驾车(或乘车、船、机)驱驶几千里、鞍马劳顿,一路走一路瞧,收获了啥?不知道。学到了啥?不晓得。有什么提升?没感觉。只是走了一趟,很热闹、也很辛苦。 所以,我就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国民象我们的国民这样能跑、能癫、能散的吗?当然,我们人口多嘛,我们过去出去的少吗?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又有什么不可。只是,我们现在好多人好像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已经静不下来,就象过去经常吃饭局的人,每当到了周末,一旦没有个什么“饭局”、“牌局”,他就惶惶不可终日——我们是不是也有些跑疯了呢? 出去了,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咱总应该学到点什么,增加点知识和见识。但我看不到,因为他们出去就是为了玩、为了花钱。记得有一年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去宁夏,顺便参观西夏王陵,随行的还有许多男男女女。站在这一座座的土丘前,许多人都开始摇头,“这有什么呀?不就是一些大土堆吗”。在一旁的儿子马上站过来说:“不对,这个西夏王陵是西夏皇帝元昊祖父到西夏灭亡时历代皇帝的陵墓群。”随后他又给人家讲了西夏国哪一朝哪一代皇帝是谁、在位多少年,都用什么年号等。说得大家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 这次,我去日本也是尽可能多地了解人家的工业、农业、商贸、财税、城市文化及风土人情,我知道因为自己知识准备不足了解的相当不够,但我还是尽力去观察、了解、对比、思考。但其他人呢?他们对于专业之外的事物似乎并不十分上心。 由此,就想那些出游的人,花了大把大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也许你是真有钱,但不能仅仅用于满足“口欲”、眼福、购物心,人应该还有好多好多事情可做,比如孝亲、利邻、教子、修心、公益等),好不容易出来一趟,难道仅仅是为了凑凑热闹、花花钱、受受罪,看看故宫、长城、华山道、九寨沟、桂林城那拥挤的人流,再看看那动辄上百元的门票、一个晚上四五百的房费,不算那38元一只的大虾、上千元一把的石斛,还有那真假难分的假首饰、假玉器和被人逼着购物的难堪,自驾出来长途奔袭的劳累、长时间堵车的“闹心窝火”。你们都可以“掐指头”算一算,你这样虎跑狼奔,大把银子花出去了、罪受了,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你到底图什么? 所以,我就想这样的旅游经济,到底是经济?还是不经济? 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看,我相信修建这景点、那标志,修道路、建码头、盖宾馆、建饭店,肯定投入不菲,你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私人投资,是啊。但那肯定也是消耗的社会资源。作为宾馆、饭店的私人投资经营者,修起来了就得有人住、有人吃,可是据我所知,大部分都存在淡旺季问题,也就是饥一顾饱一顾,建得少了旺季不够用,游客来了吃住困难是个大问题;建得多了旺季一过大量闲置,又是巨大浪费;作为百姓,平时难得出来,可出来就得挨宰——高价门票、高价停车费、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经济,到底经济了谁? 所以我说,凡事有一利总有一弊,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应该有一个度,一是要发展旅游业,但不能一哄而起,不顾客观条件,全都搞旅游业,要注重不同地方旅游品牌的“个性”发展;二是旅游业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一样,都必须适应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对于经营理念、企业管理模式、服务水平不断有所提升,要不断充实项目内容、丰富项目历史的、文化的内涵,多搞一些休闲式、灵活组团、居行结合,游览与体验生活相结合的旅游项目;三是着力提升公民素质,既要鼓励行万里路、还要鼓励读万卷书,要多组织公民历史、地理、民俗、才艺培训,使公民真正懂得欣赏、鉴赏,在游览中和谐自然,得到提高、得到升华、得到充实。四是着力培养国民理性出游,既能动,也能静。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尽可能克服“无意识”集体狂欢式出游,减少毫无目的地长途跋涉、扎堆凑热闹,或者一窝蜂式跑到国外“扫货”、“充大头”。更不能象现在这样,个别地方政府无视暴露出来的问题,还在为了那区区几百亿的“旅游收入”而兴高采烈。 中国,不能总是这样浮燥!是不是也该收敛收敛,好好做一做自己的“内功”?
■网友的回复
旅行,是心灵的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