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子」鲁迅: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汉武帝:瞎扯,那是我给西王母的贡品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 , 一棵是枣树 , 另一棵还是枣树” , 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折磨了很多学者 , 其中所谓的深意多半是穿凿附会的 。
然而 , 汉武帝作为时代的弄潮儿 , 确实是中国历史上较早享用枣子的人 , 他不仅自己吃 , 还把枣子当做贡品献给西王母 , 希望可以获得她的欢心 , 满足自己长生不老的愿望 。
《汉武帝内传》中 , 将这一事件成为“玉门之枣” , 可见当时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就已经有枣这一种果实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鲁迅先生的名言 , 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当然 , 汉武帝并不是最早享用枣子的人 , 第一个享用枣子的人据说是黄帝轩辕 , 这种水果在古代历来带有神异的色彩 。
《广志》“西王母枣 , 三月成熟 , 在众果之先” , 表明枣子在当时是一种珍贵的水果 , 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车厘子 。
枣子与西王母的故事最早见于《尹喜内传》 , 相传老子与尹喜当年与西王母会见 , 三人共食“玉文之枣” 。
在诸多的昆仑神话当中 , 枣子是作为一种带有神奇传说的珍稀水果 , 吃了是可以成仙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枣这种食物 , 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神仙之果
汉武帝能够尝到这种水果 , 和他的一大创举有着很大的关系 , 那就是“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原本是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而制定的长期战略 , 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 , 为中国的经济、人文乃至饮食文化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枣子显然是这丝绸之路的产物 , 这一带有明显神话色彩的西部果实 , 开始走出了浩瀚沙漠 , 进入中国的北方 。
汉武帝之后 , 枣子走出了帝王之家 , 开始在下层平民中间流行 , 西王母的贡品流传到了人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昆仑山的诸多神话 , 都离不开西王母和枣
《神异经》里面描述的上林苑之枣 , 到了东晋之时 , 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 , 而且品种有了很大的改变 。
“北方荒中”的枣树 , 开始来到了华北 。
《洛阳伽蓝记》中的枣树开始在“景阳山上”种植 , 并且出现了大面积的果园 , 是当时洛阳的奇观 。
而到了唐代的《酉阳杂俎》 , 江苏太仓有西华林 , 专门种植这一植物 , 秦汉之时被中原地区的人们视为“仙果”的枣子 , 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 不再是专供神仙和帝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武帝在晚年 , 心心念念的是长生不老
《传灯录》记述的五祖 , 就给予六祖枣子以作为信物 , 可见枣子已经走入了平民之中 , 成为了日常的食品 。
《水浒传》描述的时代是宋朝 , 里面的英雄好汉们经常拿这一水果来下酒 , 即便是荒野山村都随处可见枣子的踪迹 。
枣子在此时也逐渐脱离了神异的色彩 , 被民间的烟火气息所沾染 。
《西厢记》里面有描写了崔莺莺以三颗枣子暗示张生“三更时分早些来” , 而民间的婚嫁更是把枣子列为了必不可少之物 , 寓意“早生贵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我家从来不买凉皮,自己做的爽滑筋道又Q弹,吃一次就念念不忘
- 搜狐新闻■春季我家最爱吃这几道美食,经典下饭食欲大增,上桌即光盘!
- 王者训练营■晒晒闺蜜帮我家设计的76平小户型,美观实用又温馨,很满意
- [交个朋友吧]我花三万租了个“女友”回家,她在我家住三天后给了我一个惊喜
- 『纳兰泽』镜头前极具媚态的王鸥,在《我家那闺女2》里也太真实了吧?
- 美食@花卷别直接发面了,试试这样做,随时吃随时蒸,我家一周吃五次
- ##此菜,才2元一斤,我家春天能吃几麻袋,软糯鲜甜,多吃也不长肉
- 「搜狐新闻」媳妇最馋这道素菜,我家一周吃5次,鲜香入味,比肉还好吃
- 『』媳妇最馋这道素菜,我家一周吃5次,鲜香入味,比肉还好吃
- 洞见V@重要提醒!“棉花被”和“蚕丝被”哪个好?当初不懂,后悔我家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