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浪客』洛林孚日会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战役”( 四 )


8月20日德军发动攻势时 , 法军正缓慢地前进 , 德、法两军正面冲撞 , 演变成激烈的遭遇战 。 双方的部队捉对厮杀、各自为战 , 宽广的正面上 , 结合了洛林地区的茂密森林与崎岖山地 , 战线犬牙交错 。 法军的作战缺乏互相协调而软弱无力 , 德军则以强大的决心与火力猛烈攻击 。 当天下午 , 法第2军团被迫撤回法境之内 , 依赖南锡要塞提供的坚强防御自保 。 21日第1军团也开始后撤 。 霞飞对这个挫败十分意外 , 他认为法军右翼的兵力绝对足够抵挡德军左翼的攻势 。 他判断目前不宜从第2军团抽调兵力 , 于是下令停止第9军的装载(18日的决定 , 目的在增强左翼第5军团;第18军已启程西行) , 将该军交还第2军团 , 并要求第1军团确保右侧翼安全 。
此时 , 霞飞才真正认识到德军右翼在比利时的行动规模远超过先前估计 , 但他依旧乐观地想以强大的攻势来回应 。 他判断 , 德军要在默兹河(Meuse)以北进行大规模机动 , 只能以别处兵力密度下降为代价 。 法第1、2军团的正面 , 敌军正发动攻势 , 就代表在卢森堡的德军兵力密度是最低的 , 对第3、4军团在此发动攻势有利 。 如果行动成功 , 就可将入侵比利时的德军右翼与其他部队切断联系 , 随后加以包围歼灭 。
这时整个法军的作战重心已经北移 。 即使如此 , 北面攻势成功的前提 , 是在洛林—孚日的右翼不被德军突破 。 因此 , 当霞飞得知第2军团打算放弃南锡 , 退往图勒重整时 , 便意识到右翼出现大缺口的危险 。 于是他坚持第2军团尽所有努力在南锡固守24小时 , 以免北方的主要行动受到冲击 。 21日2200时 , 由于德军在距默尔特河20公里处停止追击 , 第2军团的情况才稳定下来 , 除第15军外 , 第16、20军都已进行重整 。 从霞飞的回忆录中可发现 , 德第6、7军团发起的这个攻势 , 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起了“误导”法军对德军兵力配置评估的效果:法第9军的调动被取消 , 使第5军团无力抵抗德第1、2军团的重压而崩溃;错估德军中央的兵力强度 , 发动了阿登山区攻势(BatailledesArdennes) , 造成伤亡惨重的挫败 。 德门辛根决定在默尔特河之前停下 , 未深入追击以扩大战果 , 其实也与所担任的次要行动角色相符 。
8月30日 , 最高统帅部负责重炮调度的包尔(MaxBauer)少校来到第6军团司令部 , 提到最高统帅部预期法军将建构强大的防线来阻挡德军右翼 , 为了破坏敌军这个企图 , 第6军团需快速穿越图勒与艾皮纳勒之间的隘口攻击敌人的侧翼 , 并取得决定性战果 。 任务一变再变 。 当初希里芬(AlfredvonSchlieffen)苦心设计绕经比利时的大回旋机动来避开的这道铜墙铁壁 , 现在反而要缺乏攻城重炮、兵力薄弱、疲惫不堪的第6军团进行正面突破 。 包尔建议先攻占南锡阵地为准备措施 , 以减少渡河时所需掩护的区域 。 这并非全无道理 , 问题在第6军团有无足够实力攻下这个要塞化的山头?包尔乐观地估计3天的时间便足够 , 他将提供梅斯要塞的所有重炮来支援这个行动 。
8月31日 , 第6军团司令部下达攻击南锡命令 。 但仅在几小时后 , 最高统帅部又下达新命令:第6、7军团的核心任务是牵制住同等规模的法军 , 攻击南锡阵地已正式列为不必要行动 , 只需要建立强大的监视兵力;渡过摩塞尔河的任务不变 , 但如果无法在最短时间内执行渡河行动 , 则准许第6军团放弃任务退出法境 。
9月1日 , 第6军团内部对是否立即攻击南锡出现意见分歧 。 德门辛根急于发动攻势 , 但受到其他参谋与指定进攻各军代表的反对 , 只得推迟进攻行动 。 9月2日德门辛根亲自前往最高统帅部 , 争取到攻击南锡的许可 。 9月4日开始的进攻 , 先以右翼接近南锡 , 左翼前进艾皮纳勒 , 目标仍在渡过摩塞尔河 。 原属第7军团的单位在孚日山区茂密的森林中奋战 , 遭到拥有适合山区作战武器的法军精锐山地师压制而伤亡惨重 。 最高统帅部得到的情报显示 , 法军正从图勒—艾皮纳勒地区撤出2个军(霞飞此时已在部署马恩河的全线反攻);遂于5日下令第6、7军团尽快渡过摩塞尔河牵制法军 , 使其无法西向增援 。 但是德门辛根却认为强行突破要塞防线并非当务之急 , 宁可等待法军全面后撤再尾随追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