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浪客』洛林孚日会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战役”( 三 )


1914年8月7日 , 法军入侵阿尔萨斯南部 。 德第7军团司令部在最高统帅部许可之下 , 进行了强硬的反击 。 虽然投入了2个军(第14、15军) , 遭到重大损失 , 却未能以预期的坎尼(Cannae)式包围歼灭敌军 , 反而延误北上与第6军团会合的时间 。 第7军团的成功反击 , 让法军将右翼顶端推至莱茵河以缩短防线 , 节约守备兵力用于他处的希望落空 。 但这个局部的小胜利 , 却开始影响整体的规划:在部署指令中明确地说明要放弃阿尔萨斯南部 , 以第6、7军团的兵力集中为优先 。 最高统帅部不能坚持大方向 , 下级指挥部也未遵守部署指令的要求 。 这个现象随后将不断地重复 。
法军一方 , 在确认德军侵犯了比利时中立后 , 便于2日晚间决定采用第十七号计划的“北方攻势”想定 。 第5军团的主力向左翼移动 , 让原先部署于第二线的第4军团插入第3、5军团之间 , 整个军团都移动到凡尔登以北 。 霞飞在军团司令会议中明确说明两个攻势的结合:一个在洛林 , 另一个在凡尔登—图勒一线以北 。 他强调 , 右翼在洛林的行动旨在牵制大量敌军 , 以利左翼行动的发展 。 洛林的第2军团在必要时得交出2个军 , 供他调派至左翼增援 。 自此 , 法军在洛林—孚日地区只是次要行动的作战概念就确定下来 。
法军第1军团在阿尔萨斯南部的挫败 , 与德军在比利时明显的主要攻势迹象 , 都未能动摇霞飞的意志 。 8月11日 , 决定于14日以第1、2军团的内侧翼为攻击主力 , 发动对洛林的攻势 。 他也将法军最右翼的部队进行整编 , 组建1个阿尔萨斯军团 , 由波将军(PaulPau)指挥 , 下辖第7军与第8骑兵师(两个单位的指挥官稍后即被撤换) , 第1后备师群(预计18日抵达) , 5个山地营(预计13日抵达) , 与第44师(预计15日抵达) 。
德军一方 , 第6军团司令部因为无法得知法军企图而深感不安 。 鲁普雷赫特企图采取攻势来掌握主动权 , 但他仍须等待第7军团的到来 。 2个军团之间的协调并不顺利 , 希林根似乎难以接受较年轻王储的管制 , 何况还是个巴伐利亚人 。
8月14日 , 德第7军团收到来自驻瑞士武官的情报 , 指出第6、7军团当面的法军可能多达15-18个军 。 如果属实 , 就是优势敌人兵力 , 在部署指令中 , 这是进行另一个行动的先决条件 。 第6军团快速地反应 , 下达大规模后撤的命令 , 将退向萨尔河一线 。 法军也在同一天开始前进 。 霞飞完全明白从梅斯与圣特拉斯堡两大要塞群之间深入 , 法军两侧翼面临的危险 。 因此他严格管制法军前进的速度 , 一次仅推进短短的5公里 , 便停下来掘壕固守 。 加上此时在北边比利时境内 , 陆续发现多个军级单位德军的行动 , 让他开始担心德军右翼行动的规模 。 德第6军团司令部根据法军犹疑的态度 , 研判对方可能与自己的任务相同 , 只是要将敌人兵力牵制在原地 。
8月17日 , 最高统帅部派联络官至第6军团 , 希望第6、7军团向北撤退 , 据守尼耶德阵地与梅斯 , 阻止法军前进至主力的左侧翼 , 不支持在帝国领地内发动胜算不大的攻势 。 司令鲁普雷赫特承认正面攻击的劣势 , 但他认为重型火炮可显著增加攻击威力 。 德门辛根则担心持续后撤会削弱部队的士气 , 认为进攻的风险小于被动防守 。 最后 , 第6军团的立场是 , 除非最高统帅部下达正式命令 , 否则将发起攻势 。 联络官无法说服第6军团司令部 , 竟将决定权留给对方 。 为了确认攻击决定不会被否决 , 德门辛根于18日去电副参谋总长史坦(HermannvonStein) 。 据说 , 史坦回应道:“不 , 最高统帅部不会阻止你们发动攻击 。 你们要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 根据自己的良知决定吧!”德门辛根则回答:“已经决定了!” 。
8月19日 , 德第6、7军团各军收到攻击命令 , 攻击发起时间为20日0500时 , 企图以出其不意的攻势夺取先机 。 第6军团司令部的攻击部署 , 显示德军对法军情报掌握的程度很高;除了难以避免的正面攻击外 , 也安排了侧翼包抄的兵力 , 证明王储与德门辛根具备水准以上的作战能力 。 一战后德军针对败战进行检讨时 , 第6军团停止后撤转为攻势的这个决定 , 受到诸多批评 , 小毛奇甚至视之为“抗命” 。 但实际上 , 当时最高统帅部根本未曾尝试约束或限制第6军团的攻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