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二“最小的娃”搀着98岁的天文学泰斗韩天芑:“爷爷,我带您去寻找春天”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人员 张冰清 通讯员 方序 视频制作/杨子宸
“爷爷 , 我带您看看春天 。“三月的午后 , 浙江第四批医疗队成员、浙大二院护士余赛婷搀扶着韩天芑(音[qǐ])慢慢走到病房的窗边 ,
余赛婷 , 1997年出生 , 浙大二院医疗队“最小的娃”;韩天芑 , 1923年出生 , 浙籍著名大地天文学家、天文地球动力学家 , ICU病房“最老的患者” 。
相差74岁的一老一少站在窗边“找春天” , 殊不知自己已成了春日里最美好的一道风景 。一旁的同事默默拿起工作手机 , 拍下了令人动容的这一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小的娃”和“最老的患者”
2月24日上午 , 98岁的韩天芑和85岁的妻子因新冠肺炎病情加重 , 被转入浙大二院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ICU 。截至3月12日午时 , 夫妇俩已连续两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 肺部CT显示已吸收 , 达到出院标准 , 将于近期出院 。
丝毫没有胃口 , 严重营养不良
医疗队准备了宁波风味的面条
转到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ICU时 , 韩天芑夫妇已经多天没有进食 , 全靠营养液维持生命 。他们闻到食物的味道都反胃、恶心 , 更别说吃下去了 。
接诊的是浙江第四批医疗队成员、浙大二院急诊科钱安瑜医生 , 他说当时夫妻俩精神萎靡 , 氧饱和度不佳 , 且基础疾病多 , 病情比较危重 。其中最棘手的是营养不良 , “他们已经出现电解质紊乱、低白蛋白血症、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
当晚 , 浙大二院医疗队就和杭州大后方视频连线 , 组织了多学科联合会诊(MDT) , 后来又开展了两次 , 从营养支持、早期康复、精细护理等多个方面 , 给予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钱医生查房中
经过前线和后方的多次讨论 , 医生们一致认为改善营养很关键 , 他们及时调整了可能引起胃口不好的药物 , 并增加了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 。
还有什么办法能唤醒夫妻俩沉睡已久的味蕾呢?医护们注意到 , 老爷子虽然早早离开了家乡象山 , 但讲话仍带着浓重的象山口音 , 没准儿还保留着一个“宁波胃” 。
在物资紧张的疫区 , 做一顿正宗的东海小海鲜是不可能的 。他们只能请酒店的厨师做点宁波口味的面条 , 再带去医院 。面条简简单单 , 没有丰富的海鲜浇头 , 但有医护人员满满的心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护士喂老爷子吃饭
第四天 , 老太太首先恢复了食欲 , “第一次感觉到饿了 。”短短的一句话 , 让整个医疗队兴奋不已 。这意味着治疗起效了 , 他们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
钱安瑜医生记得很清楚 , 那天夫妇俩分食了一碗面条 , 老太太吃得尤其香 。大约1周之后 , 他们的食量就回到了病前的水平 。
最小的娃陪最老的患者“找春天”
他们约好了以后杭州再相聚
恢复饮食后 , 老头子的身体渐渐有了力气 , 护士就开始搀扶着他下床走一走 , 活动活动筋骨 。其中 , 最常陪他散步的是浙大二院医疗队最小的护士余赛婷 。
还记得浙大二院呼吸科吕敏芳护士长那首诗《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吗?没错 , 她就是诗中那个“最小的娃” 。
一开始 , 余赛婷并不知道看护的爷爷是厉害的天文学家 。她的太奶奶活到100岁 , 去年刚去世 , 所以和快百岁的韩天芑相处 , 她觉得就像太爷爷一样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