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君』原创 魏晋风流:魏晋名士,为何大多选择当隐士?


一说到中国哪个时期隐士最多 , 首当其冲的当属魏晋时期(特别是东晋) , 据统计魏晋时期有史料可记的隐士就多达有一百多位 , 再加上不在隐逸传但具隐逸行为的士人就更多了 。 在这些隐士的推动下 , 这一时期掀起了一波隐居的浪潮 , 是什么因素产生了如此众多的隐士 , 推动了隐逸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

『煮酒君』原创 魏晋风流:魏晋名士,为何大多选择当隐士?
本文插图

隐逸这个词早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 , 隐逸现象也在先秦时期存在 , 再历经秦汉时期的发展 ,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很高的发展程度 。 据《晋书·隐逸传》记载:"古先智士体其若兹 , 介焉超俗 , 浩然养素 , 藏声江海之上 , 卷迹嚣氛之表 , 漱流而激其清 , 寝巢而韬其耀 , 良画以符其志 , 绝机以虚其心" , 这是当时的人对于隐逸的理解 。
【『煮酒君』原创 魏晋风流:魏晋名士,为何大多选择当隐士?】魏晋时期造成如此众多的隐士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动乱、政治迫害、门阀制度、提倡孝道、九品中正制 。

『煮酒君』原创 魏晋风流:魏晋名士,为何大多选择当隐士?
本文插图

社会的动乱始于东汉末年 , 当时不同阶级之间及阶级内部的争夺变得激烈 , 很多士人宁愿隐于山林江湖也不愿涉身政治 , 尖锐的社会矛盾日益造成?贤士伏处大山堪岩之下?的局面出现 。 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 , 先后经历了黄巾起义 , 董卓之乱 , 三国鼎立 , 司马篡位 , 八王之乱 , 永嘉之乱 , 五胡乱华 , 南北对峙 。
一系列的动乱战争 , 让底层老百姓深受其苦 , 上层的士大夫也逃不过这样的灾祸 。 据《晋书·苏峻传》记载:"永嘉之乱 , 百姓流亡 , 所在屯聚 。 峻纠合得数千家 , 结垒于本县 , 于时豪杰 , 所在屯聚 , 而峻最强" 。 兵荒马乱背景之下士大夫出仕不易 , 纷纷把自己隐藏起来散逸于野 。

『煮酒君』原创 魏晋风流:魏晋名士,为何大多选择当隐士?
本文插图

除了战争之外 , 士大夫最怕的当属政治迫害了 , 政权的更迭 , 导致不断有强者当政 , 对于那些不遵从自己的士大夫 , 当权者都会对其加以迫害 。 从东汉末年起 , 先后经历了司马氏篡位 , 八王之乱 , 王敦、苏峻叛乱 , 桓玄、刘裕篡立 。 每一次篡位、叛变都迎来了一个新的统治者 , 如此频繁的更迭导致了无数的士大夫难以释怀 , 他们纷纷选择退隐 , 并且这种洁身自好的行为还受到社会赞誉 , 慢慢地俨然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
士族门阀是以宗族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特权集团 , 形成于魏晋之际 , 鼎盛于东晋 。 门阀士族享有特殊的社会地位 , 等级界限十分明显 。 不仅如此他们手中的权力也很大 , 几乎把持了朝政 , 而那些寒族子弟主政治社会地位低下 , 只能任低级小官 , 被排挤在世族上层社会之外 。 普通的士人很受打压 , 无法在政治上施展拳脚 , 最终只好选择归隐山林 , 归隐田园 。

『煮酒君』原创 魏晋风流:魏晋名士,为何大多选择当隐士?
本文插图

对于寒族的管理 , 门阀士族选择了以"孝"治天下 。 他们大力提倡孝悌之义 , 如此一来"孝"就成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一环 。 据《晋书·温峤传》记载:"除散骑侍郎 。 初 , (温)峤欲将命 , 其母崔氏固止之 , 峤绝裾而去 。 其后母亡 , 峤阻乱不获归葬 , 由是固让不拜 , 苦请北归" 。 在寒族士子眼中此时的朝堂早已没有吸引力 , 刚好可以借孝道之名 , 选择隐逸生活 , 从而不履行为官或尽忠的义务 。 毕竟"自古忠孝两难全" , 既然选择了"孝" , 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放弃了"忠" 。 蜀汉旧臣李密就是以"孝"为名 , 拒绝了司马氏的征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