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宣州诸葛笔考(上)

肖建新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64期
毛笔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名片 , 更是以纸张为媒介时代的重要传播工具 。 它的产生较早 , 据明人说:“旧传蒙恬始为笔 , 古时用漆书竹简 , ……蒙恬始为须毫耳 。 ”这一传说到底真实如何 , 现在估计很难确证了 。 不过 , 在春秋战国及秦汉之后的大量考古资料表明:许多文字材料是通过笔书 , 或经过书写之后雕版印刷传播至今的 。
在我国毛笔以及笔史上 , 宣笔曾独领风骚数百年 , 尤其在唐宋时期成为文房四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是我国笔史上的往日辉煌 , 也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 而诸葛笔又是宣笔中的名品、极品 , 深受士人喜爱 , 并且“宣笔”、“诸葛笔” , 都在宋人文集中开始成为完整的词语 , 如:“又皇祐五年……兖墨、宣笔表远信”“用宣城诸葛笔一枝” 。 这类记载 , 宋代较多 , 是前所未有的 , 反映了它的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 。 现代学者也以唐代“宣笔甲天下”、宋代“宣笔遍天下” , “唐宋宣笔名满天下”之类判语赞之 。
宣笔历在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 而诸葛笔作为宣笔的重要支柱 , 成就了宣笔历史上的辉煌 , 是宣州文化的标志性内容 。 诸葛笔在古代文献和现代著述中都有所提及 , 但是 , 记载有所差异 , 也有不确之处 , 更没有勾勒出历史轮廓 , 揭示出兴衰成败 。 故本文就诸葛笔的成名、名品以及关键制笔人试作钩沉考证 , 敬请方家指正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宣州诸葛笔考(上)
文章图片
一、诸葛笔的成名
在诸葛笔的历史上 , 诸葛氏制笔与诸葛笔密不可分 , 二者展现出诸葛笔的成名历程 。
诸葛氏制笔在晋朝王羲之时代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 相关记载较多:
宣州诸葛氏 , 素工管城子 , 自右军以来世其业 , 其笔制散卓也 。 吾顷见尚方所藏右军《笔阵图》 , 自画捉笔手于图(别本“捉”并作“提”) , 亦散卓也 。
这是历史上诸葛氏制笔的较早记载 , 说明两点:一是王羲之后 , 诸葛氏世代以制笔为业 , 强调家族的传承性;二是已经制成著名的散卓 , 规格为:“大概笔长寸半 , 藏一寸于管” 。 可见 , 诸葛氏有丰富的制笔经验 。 为此 , 诸葛笔至迟在晋代已经出现 , 实际上要早一些 。
到了唐代 , 诸葛笔仍为人们喜爱:
吾闻诸唐季时有名士 , 就宣帅求诸葛氏笔 , 而诸葛氏知其有书名 , 乃持右军笔二枝乞与 , 其人不乐 。 宣帅再索 , 则以十枝去 , 复报不入用 。 诸葛氏惧 , 因请宣帅一观其书札 , 乃曰:“似此特常笔与之尔 。 前两枝(吴本‘前’下有‘与’字)非右军不能用也 。 ”
可见 , 唐代士人甚至名士还在求诸葛笔 , 但又出现另一个问题 , 不适合一般人使用 , 或者说不会像王羲之那样使用 。 不过 , 唐人包括统治者的热情仍很高 , 列为宣州的上供特产 , “考宣城诸葛笔最著 , 而《唐书》载宣城纸笔并入土贡 。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宣州诸葛笔考(上)
文章图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宣州诸葛笔考(上)】诸葛笔真正受到追捧 , 价值连城是五代以后 , 尤其是北宋时期 。 在五代时:
伪唐宜春王从谦喜书札 , 学晋二王楷法 , 用宣城诸葛笔一枝 , 酬以十金 , 劲妙甲当时 , 号为翘轩宝帚 , 士人往往为呼宝帚 。
可见 ,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 , 诸葛笔已是一笔十金 , 且有宝帚别称 。
北宋前期 , 大约宋初至熙宁时 , 尤其治平、嘉祐前 , 是诸葛笔的黄金时代 , 工艺、质量、价值都是前所未有的 。
自唐惟诸葛一姓 , 世传其业 。 治平、嘉祐前 , 有得诸葛笔者 , 率以为珍玩 。 云一枝可敌他笔数枝 。 熙宁后 , 世始用无心散卓笔 , 其风一变 。 诸葛氏以三副 , 力守家法不易 , 于是浸不见贵 , 而家亦衰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