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再跌16%:瑞幸咖啡“打一折”,多家A股上市公司无奈“躺枪”!证监会罕见强烈谴责,背后的中介机构慌不慌?( 四 )


据悉 , 摩根士丹利(大摩)近日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也重申了对瑞幸的积极评级 , 并将目标价设置在了42美元(昨日收盘价为38.75美元) 。 这份报告同时还指出 , 因为处于销售淡季 , 瑞幸在1月份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 , 随着疫情结束之后消费者对于非接触式服务的需求可能增高 , 这也是瑞幸无人战略的一次机会 。 报告同时也认为 , 得益于核心门店的复苏和无人零售战略的实施 , 瑞幸咖啡会在2020年的第三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 并在2021年实现全面盈利 。 报告同时援引瑞幸管理层的表述称 , 在疫情得到减缓之后 , 瑞幸会加速无人零售的布局 , 而这将进一步提振业绩 。 摩根士丹利将瑞幸的目标价设在了42美元 。
「瑞幸」再跌16%:瑞幸咖啡“打一折”,多家A股上市公司无奈“躺枪”!证监会罕见强烈谴责,背后的中介机构慌不慌?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瑞幸」再跌16%:瑞幸咖啡“打一折” , 多家A股上市公司无奈“躺枪”!证监会罕见强烈谴责 , 背后的中介机构慌不慌?】彭博社也曾援引KeyBanc分析指出 , 瑞幸认为非疫区的门店运营会在一到两个月内恢复正常 , 而武汉地区的门店运营则会在三到四个月后恢复正常 。 除此之外 , 瑞幸再次强调通过无人零售战略 , 公司依然会在今年三季度取得阶段性突破 。
最郁闷的或许是东兴证券 。 4月1日 , 东兴研究所在其公众号“东兴研究圈”推送了一篇名为《咖啡产业:浪潮迭起 , 小豆子撬动大产业》的研究报告 。 东兴研究所认为:“连锁咖啡店外带是快生活+定制化+互联网背景下的趋势 。 全球咖啡消费中87%是现磨咖啡 , 远高于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 , 而我国现磨咖啡消费只占咖啡消费总量的18% , 有巨大增长空间 。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 便利性成为了消费者的重要诉求 。 “互联网+”趋势下 , 连锁咖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 互联网咖啡模式不仅局限于咖啡消费 , 包括新式茶饮在内的连锁饮品市场都开始走上互联网营销模式 。 ”虽然该报告没有刻意分析瑞幸 , 但也提到了“相关标的”:雀巢、星巴克、瑞幸 。 然而 , 仅仅隔了一天瑞幸便发生“自爆” , 该研究所可能也只有“无语凝噎”的份 。
无论海内外 , 瑞幸这个“雷”让多少研究机构被“打脸” 。 但从上述报告摘要可以看出 , 研究机构往往较为信赖公司管理层的判断和提供的数据 , 相反浑水做空报告却是花费了许多人力时间 , 并用蹲守方法等获得的结果 。 审计教科书中特别提醒 , 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的风险” , 而瑞幸这个“雷”也说明 , 分析师或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应该保持谨慎 。
中介机构或面临巨额赔偿
2019年5月 , 仅耗费2年 , 瑞幸咖啡完成了登陆美股之路 , 而同样经营咖啡的星巴克上市之路用了21年 。
饱受争议中走来的瑞幸 , 这次造假的事实传出后 , 波及的不仅仅是瑞幸本身 , 还有其背后的中介机构 。
据此前的招募说明书显示 , 瑞幸咖啡本次IPO的的中介团队主要有: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国际、海通国际为其联合承销商;安永为其审计师;金杜、竞天公诚分别为其公司中国律师、券商中国律师;达维、佳利分别为其公司美国律师、券商美国律师;弗若斯特沙利文为其行业顾问 。
一眼望去 , 就不难发现 , 这个IPO团队集结了一批国际和国内知名公司 , 绝对是豪华版阵容搭配 。
面对瑞幸咖啡的自爆 , 除了公司本身 , 会计、投行、律所等中介机构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中介机构是否参与其造假的怀疑之声也渐起 。
"根据瑞幸发布的公告 , 公司的销售额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就开始虚增 , 而瑞幸是在2019年5月上市的 。 美国证监会有可能会对瑞幸咖啡进行全面彻查 , 包括之前上市的财务数据等等 。 不过 , 瑞幸上市的时间不长 , 查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 "香港某券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采访人员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