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下场做零食,该颤抖的恐怕不是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百草味( 三 )


小米有品的这套逻辑主要是面向消费端的 , 在讨论阿里生态的时候 , 则可以将商家也纳入讨论范围 。
与棒倍特有紧密联系的淘宝心选的负责人张棣 , 此前在淘宝负责的部门名为淘宝品质生活中心 , 中国质造正是这个中心所负责的业务之一 。
2015年上线的中国质造项目核心是为淘宝上的优秀自主品牌做专属频道进行扶持 , 2015年的时候曾提到的目标是“做到10000家工厂、1000亿产值”——这个目标与今天阿里天天特卖C2M计划下 , 3年改造10000家工厂的目标 , 以及天猫精灵产业带所提到的产业带数字化改造方案 , 一脉相承 。
而此前张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 曾经提到过 , 淘宝心选的目标是“让设计与市场衔接” , 细看就是电商版本的“连接一切”:阿里在前端推动淘宝神人IP等项目 , 扶持、孵化平台上的原生品牌;后端做天天特卖C2M和天猫精灵产业带 , 圈定供应链企业 , 和拼多多等也打C2M理念的平台 , 直接对接到供应链的产能后 , 对接给自己所扶持孵化的原生品牌 , 或者直接就是像棒倍特这样的自有品牌 。
在这个逻辑下 , 做零食其实也就是自有品牌战略下的其中一个细分垂类 , 将此前小家电等轻制造工厂的合作逻辑 , 迁徙到食品加工制造业上;更进一步 , 还能再打通到原产地 , 从原材料提供开始 , 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上行 , 对接到加工方 , 最终直接通过自有品牌进行销售 。简单来说 , 就是一旦发现一个机会 , 就能够对平台中可能产生的爆款品类有更高的主动权 , 自主探索“打样” , 自有品牌不过是一个最终出口 。
而在这整个链条中 , 拥有最大电商数据优势的阿里巴巴 , 也就能通过自有品牌这个出口 , 反推出一条柔性生产的供应链 , 从而打通上下游企业 , 构建出一条自有的护城河 。
相较于做一个几百亿市值的零食品牌 , 这样的一道天然有归属性的护城河 , 才是真正值得下本钱、推动探索的战略终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