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侵华日军为何有如此多的“中国通” 从清末开始渗透中国( 二 )


“中国通”们互相拆台
讨论过“中国通”的定义 , 我们再来说说“中国通”的培养 。 日军对“中国通”的培养 , 主要得益于日本国家战略方向的影响 , 虽起步于甲午战争之前 , 但到日俄战争时期才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模式 。
早在19世纪70年代 , 日军根据“征韩论”和“征台论” , 就考虑培养针对中国的专业情报参谋人员 , 这一计划最初是以“清国派遣”的形式进行的 。不过 , 甲午战争前日军在中国培养“中国通”方面始终收效甚微 , 一方面日军当时正在疯狂地学习西方列强 , 青年军官内部经常就到底应该学习英国、法国还是德 国 , 发生争执 。 但“亲西方派”在轻视中国方面 , 却步调一致 , 因此即便陆士和陆大很早就建立了汉语教育课程 , 却应者寥寥 。 而且 , 在甲午战争之前 , 中日之间的 交流有限 , 在中国定居的日侨可谓凤毛麟角 。 1873年 , 日军第一批“清国派遣”军官来到天津后发现 , 除了日本本愿寺派来传教的僧侣外 , 全天津仅有日侨一 人 。
[中国]侵华日军为何有如此多的“中国通” 从清末开始渗透中国
文章图片

【[中国]侵华日军为何有如此多的“中国通” 从清末开始渗透中国】但是 , 早期“中国通”还是为日军了解有关中国的情报 , 建立对华情报体系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 19世纪70年代 , 岛弘毅和相良长裕等人分别进入中 国的东北、西北、华中和华南 , 通过旅行的方式 , 掌握了这些区域的地理和人文资料 , 找出了一些可供日军渗透的中国组织 。 在岛弘毅等人的影响下 , 第一批真正意 义上的“中国通”开始出现 , 青木宣纯、柴五郎和小泽豁郎等人 , 为随后日军“中国通”的成功建立了范本 。 青木和柴等人 , 都在1884年前后进入中国 , 他们首 先在上海开始学习汉语 , 随后分别向广东和北方进行渗透 , 柴五郎还绘制了日军最早的北京周边、东北及朝鲜地图 。 小泽豁郎在福建学习当地方言后 , 逐渐与中国国 内的反清组织产生了联系 。 与后来日军“中国通”对中国革命组织单纯地利用不同 , 小泽豁郎出于朴素的“东亚保全论” , 对中国国内的反清活动产生了同情 。 日本 国内研究者用“进入角色”来评论小泽在甲午战争前放弃为日军收集情报的初衷 , 专心投入对中国革命者的支援工作 。 同时 , 小泽的行动 , 也被认为是日军“中国 通”最初的“独断专行行动” 。
除了日军正式派遣的“中国通”以外 , 这一时期 , 日军也开始借助民间势力对中国进行渗透 , 代表就是著名的汉口乐善堂 。 乐善堂是日本人岸田吟香在中 国建立的以销售眼药为主的贸易行 。 1888年 , 日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派遣荒尾精中尉进入乐善堂 , 凭借其商业体系 , 开展情报工作 。 正是由于日军利用各种手段 收集中国的情报 , 在甲午战争之前 , 日方完成了长达两千多页的中国情报大全《清商通览》 , 汇总了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间谍所收集的关于中国军事、政治、经济、 文化、地理、交通等各方各面的情报 , 在情报战领域上完全压倒了中国 。
甲午战争之后 , 中国对日本的看法由“蕞尔小邦”变为“东洋强国” , 在各领域上开始向日本学习 。 到20世纪初 , 日本顾问已经渗透了中国的各个领 域 。 1896年 , 中国政府聘用了第一名日本顾问 , 到1904年 , 中国政府中日本顾问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18人 。 1898年 , 张之洞为武昌武备学堂聘用了大 原武庆 , 这也是中国军队的第一名日籍军事顾问 。 据日方统计 , 到辛亥革命以前 , 日本军事顾问出现在保定、天津、安庆、武昌、南京、杭州、成都、贵阳、福州、 广州等地 。 当时最热衷引入日本军事顾问的中国将领是袁世凯 , 1900年袁世凯以山东巡抚身份引入青木宣纯 , 随后又先后聘用了坂西利八郎、寺西秀武等人 。 在 袁世凯的带动下 , 整个北洋系大量引入日本顾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