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濞#西汉七国之乱的锅,该由晁错来背吗?
公元前154年 , 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西汉刘姓诸侯王出于对朝廷的不满 , 故而联合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事件 。
现代的我们都知道之所以会出现这场事件 , 其根本原因正是“分封制”的弊端所致 , 诸侯的势大逐渐动摇了“封建皇权”的利益 , 但“分封制”终归也只能算是一个诱发因素 。
毕竟“分封制”虽然确实会造成诸侯与统治者之间的利益失衡 , 这是不争的事实 , 可问题是发动战争是需要理由的 , “分封制”显然并不能作为战争的理由 。
总不能说是因为分封制有弊端 , 是你统治者自己做错了 , 所以我就要打着“分封制不适合统治”的旗号来造反吧?显然行不通 , “民心”这关就过不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七国之乱示意画像插图
而从七国之乱爆发之初所打着的“诛晁错 , 清君侧”旗号 , 以及窦婴、袁盎等诸多西汉重臣的主张来看 , 显然都指向了同一个人 , 也就是汉景帝刘启执政时期的御史大夫“晁错” 。
他们都认为是因为晁错所提出的《削藩策》太过强势 , 以至于激怒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诸侯王 , 逼得这些诸侯王不得不反 。
这还不算完 , 甚至后世的很多学者也都认为是晁错的错 , 是因为晁错没有考虑周全 , 急于求成 , 所以才导致了这场事件的爆发 , 诸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田锡” , 便是其中之一 。
可事实真就是如此吗?“七国之乱”这个锅 , 真的该由晁错来背吗?
晁错示意画像插图
七国之乱是因为晁错吗?
诚然 , 正如晁错自己所说的 , “今削之亦反 , 不削亦反......削之 , 其反亟 , 祸小;不削之 , 其反迟 , 祸大” , 晁错的言论明显有着“快刀斩乱麻”的意思 。
既然诸侯王要反已是事实 , 那为何不如趁诸侯王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直接就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 。
【#刘濞#西汉七国之乱的锅,该由晁错来背吗?】可通过西汉初期的“异姓王叛乱”以及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所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理念来看 , “晁错”眼中的这个诸侯王造反的“萌芽”属实有点大 。
毕竟不管怎么说 , “刘姓诸侯王”就正是汉高祖刘邦为了分化“异姓诸侯王”的实力而册封 , 虽然单个刘姓诸侯王的综合实力不如那些“异姓诸侯王” , 但胜在数量多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高祖刘邦示意画像
就拿汉高祖刘邦来说 , 但凡跟刘邦沾亲带故 , 诸如兄弟子侄什么的 , 几乎都被册封成了诸侯王 , 好比荆王刘贾、代王刘仲、楚王刘交、吴王刘濞、燕王刘泽等 。
而这些诸侯王若是联合到一起的话 , 其势力定然不弱于那些异姓诸侯王 , 只不过汉高祖刘邦起初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 正如刘邦自己所说的 , “非刘氏而王者 , 天下共击之” , 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
虽然在刘邦执政时期 , 这些刘姓诸侯王还相对安分 , 但是从汉文帝刘恒执政时期的情况来看 , “尾大不掉”已成事实 , 吴王刘濞“诱受天下亡命罪人 , 乱天下币”等行为便可以称得上是个证据 。
否则“贾谊”也就不会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理念了 , 汉文帝后来也就更不会接受贾谊的《治安策》了 。
所以若是把贾谊“治安策”的“文削”理念、汉武帝刘彻的“推恩令”、晁错的《削藩策》、以及西汉初期诸侯王局势结合到一起来看的话 , 晁错的《削藩策》确实有那么点急于求成的意思 。说“晁错”考虑不周全也没错 。
推荐阅读
- 『』西汉战神霍去病,在打完匈奴后,为何暴毙身亡了?答案让人心惊!
- 「」汉宣帝开创了西汉最鼎盛的时代,为何名气却很低?
- 「都城」西汉都城长安,东汉都城洛阳,为何三分天下的曹魏五都并存?
- 『』西汉名将,因性格耿直官居高位,也因直言不讳活活饿死
- 「经济」西汉王朝阶段性更替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 :原创 西汉此战争后,甘肃敦煌这块土地从此成为中国的领土,直到现在
- 『』西汉第一权臣炼成记:权力如何让他变成上流人士
- 「爱历史」两千多年从未改名的省会 西汉时五大都会之一 唐朝第二大商业中心
- 『功臣』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开国功臣?
- 「青冢」西汉落雁美人王昭君陵墓,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