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智库网」这些小趋势告诉我们,为什么应试教育的堡垒正加速撞向南墙( 四 )


不过 , 应试教育的理念也正随着代际革命的到来 , 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
全新形态的教育正在主流的视野之外茁壮成长 , 比如《变量》中提到的北京百年职校、成都先锋学校、南宁的“常青义教项目”……当然 , 还有它没有提到的 , 如重庆的蒲公英泉源学校等众多创新学校 。
熹熹原本在成都一所公办学校读书 , 虽然很努力 , 但成绩算不上好 , 老师不满意 , 她自己也不快乐 , 父母也经常为她的成绩吵架 , 这让她更不快乐 , 在学校也没有朋友 , 成了大家眼中的问题同学 。
不得已 , 熹熹来到了先锋学校 。 这里的学生有个共同点 , 就是在原来的学校都感到压抑 , 被认为和别人不一样 , 甚至被贴上“多动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学习障碍症”等标签 。 但在先锋学校 , 他们突然发现 , 和别人不一样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 相反 , 你可以坦然地、尽情地跟别人不一样 。
在这里 , 先让周围的世界安静下来 , 让孩子听见自己内心的鼓声——想玩手机?可以 , 没人管 。 想打游戏?也可以 , 而且还有老师陪你打 , 这是一门课 。 不想学习?老师不会逼你 , 他们会等 , 直等到你自己想学习的时候 。 想谈恋爱?值得鼓励 , 因为爱情是美好的 , 但必须懂得怎样去爱 , 老师会给你建议……
熹熹在新学校欢天喜地地打了半年游戏 , 但不是瞎玩 , 在游戏中学会了时间管理等生活技能 。 事情就是这么奇怪 , 没人管了 , 她反而对打游戏感到腻味 , 慢慢地过渡到并喜欢上了现在的生活——9点起床 , 看书练字 , 或者网上听课 。 下午2点到4点上课 , 之后阅读、玩游戏 。 晚上7点到9点是讨论课 , 老师讲课很少 , 主要时间是学生讨论 。 熹熹选的课有桌游、历史学、电影艺术 , 以及一门叫“万物皆数”的有趣数学课 。 她还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 那就是钢琴 , 练琴成了她最快乐的事情 , 每周连10次以上 , 乐此不疲的感觉 , 是之前从未有的体验 。
熹熹所体验的教育生活 , 对于教育人来说 , 其实并不新鲜 , 很多类似的理念和做法 , 无论是在英国的夏山学校中 , 还是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共学村中 , 以及国内的很多创新学校中 , 都能找到 。
重要的是 , 原来这种教育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 现在因为被越来越家长认可 , 作为“刚需”在一个个地方落地生根了 。
有人算过 , 70后、80后这一代父母 , 在教育方面投资最多 , 却收益最低 。 何帆认为 , 应试教育伴随着巨大的资源盲目投入 , 也正在因为以下几个原因已成强弩之末 。
首先是高昂的房价已经耗尽了大多数家庭的资源 , 无力进一步投入 。 一些家长为了房子尤其是学区房 , 不惜掏空了几代人的积蓄 , 甚至还背负了需要偿还几十年的巨额债务 。
其次是孩子的抚养成本、教育成本的不断攀升 , 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 并且酿成了“老龄化加剧”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 这在中国、日本、韩国都是如此 。
另外 , 教育成本的上升 , 还会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 , 导致社会阶层进一步固化 , 也是未来社会发展所不能承受的 。
随着资源的耗尽 , 撞到南墙不得不回头的“南墙效应” , 必然会在未来出现 。
熹熹的小故事 , 是整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预言 。
【「中国教育智库网」这些小趋势告诉我们,为什么应试教育的堡垒正加速撞向南墙】「中国教育智库网」这些小趋势告诉我们,为什么应试教育的堡垒正加速撞向南墙
本文插图

历史的剧情总是局中者写的 。 一旦90后以及00后接过接力棒 , 成为家长群体的中坚 , 就像“祖国母亲”被“阿中哥哥”所替代 , 看似坚不可摧的应试教育 , 即便不会自己撞到南墙 , 也难免因为拥趸老去而成为历史 。
从小趋势到大趋势 , 既便是慢变量的教育 , 在笔者看来 , 也不过三五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