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摄影师|胡力:为什么是在丘陵上拍摄中原戏人( 二 )


视界■摄影师|胡力:为什么是在丘陵上拍摄中原戏人
文章图片
视界■摄影师|胡力:为什么是在丘陵上拍摄中原戏人
文章图片
视界■摄影师|胡力:为什么是在丘陵上拍摄中原戏人
文章图片
2009 , 河南鲁山 。 Q:您拍摄过很多特别能打动人的肖像作品 , 怎么看待肖像的价值和力量?A:我喜欢拍人 , 特别喜欢人物肖像 。 我认为肖像最能体现摄影的“镜头语言” , 是区别与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特征 。 肖像的力量在于细致入微 , 纤毫毕现 , 经得起品 , 经得起看 , 经得起端详 。 所以 , 我特别喜欢使用胶片中画幅相机 , 最爱的是Mamiya6机身和50mm镜头的组合 。 Q:您对家乡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A:在近二十多年的拍摄中 , 我一直坚持固守本土 , 拍摄河南省内 , 以人文题材为主的专题摄影 。 另外一个 , 就是利用自己人生经历相对比较丰富的优势 , 把它与摄影结合起来 。 我们中原的老百姓是很好沟通的 , 我基本没有遇到过被拒绝的情况 。 当然 , 我在拍摄现场 , 一般会带着宝丽来相机或者小型照片打印机 , 当场把拍摄的肖像送给被摄人 。 Q:摄影作品会因为传播而更有价值 , 好的作品会在社会意义上产生影响 , 您是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呢?A:我一般不会很主动的宣传自己 , 十多年前 , 我参加了一些展览 , 感觉整理制作照片 , 准备宣传资料 , 布展等等这些事 , 很费时费力 。 这本《中原》画册也是在朋友的督促下做的 , 从选片、扫描、确定用图、调图、写文章、翻译、设计、制版、印刷 , 整个过程占用了我两年时间 , 实在消耗不起 。 再则 , 一是感觉我拍的东西不对市场 。 二是认为摄影是个很自我的事 , 没必要老拿出来展示 。 三是由于年龄的原因 , 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拍照上 。 我日常基本是随身携带相机 , 几乎天天拍照 , 我摄影的乐趣是在拍照上 。 我和一位国内的知名影友有一个约定 , 拍摄要“坚持到按不动快门为止” 。 对于图片的宣传 , 我一般的处理方式是 , 哪个机构感兴趣或者好朋友喜欢 , 自己感觉对方也很好 , 正好手头也不太忙 , 也愿意配合 , 就按对方的要求尽量提供 。 但让我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去专门自我宣传推广 , 我一般是回避的 。
视界■摄影师|胡力:为什么是在丘陵上拍摄中原戏人
文章图片
视界■摄影师|胡力:为什么是在丘陵上拍摄中原戏人
文章图片
视界■摄影师|胡力:为什么是在丘陵上拍摄中原戏人
文章图片
2009 , 河南鲁山 。 Q: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A:我一直是按照“吃一看二想着三”的步骤在做摄影 , 计划了不少项目 , 一直在坚持做 , 有些记录类的项目是要一生的关注和积累 , 有些偏重于观念的项目也正在做 。 这个不到最后成型 , 不到自己满意 , 很难确定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 只能说一下大概的吧 。 如现在坚持继续做的有:一个是《中原》项目的继续关注和积累 。 第二个是以“时间”为线索的系列项目 。 第三个是《阒……》系列项目 。 第四个是“彩色相纸直拍工艺”项目 , 这其实是一个技术项目 , 但因为有兴趣就做做看 。 有些项目是在拍摄和思考中冒出来的 , 拍着拍着 ,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一个东西 , 顺其自然吧 。 Q:对年轻的/新上手的摄影师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么?A:真喜欢摄影 , 最好不要选择靠摄影生存的方式 , 因为很艰难 。 “胡力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是社会的旁观者、记录者 , 这使他的拍摄有着一种冷静的专注 , 与被摄对象保持着一种适当的距离 。 胡力对中原百姓的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 没有常见的过分悲情和刻意夸饰 , 在寻常日子里 , 在市俗欢乐中 , 表现出丰赡的人性 。 他拍摄的很多专题 , 如今都已成为消失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历史图景 , 给我们留下一个渐行渐远、隐入历史时光的中原的身影 。 ”——策展人陈晓琦(实习生黄靖淳杨芷彤对此文亦有贡献)(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