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文艺』创作谈 丨 与生活同构( 二 )


陷入更深的寂静 。 老屋真的老了
它守护村庄的决心变得绵软无力
只有屋前的石头和桂花香 , 坚硬如铁
2020.03.23
翻找
生日当天她依旧起得很早
径直走向熟悉的菜园子
为她煮一碗长寿面
是我替父亲完成遥远的救赎
姑姑第一个打回电话
婆婆笑着说菜园子又长出了新生命
以及清晨 , 她终于在牙齿疼痛中
翻找出破碎的玻璃
生日这天成为她忙碌人生的缩影
她整个上午都在不停翻找
在冰箱翻找昨夜腐烂的苹果
在筷子弯曲中翻找除夕夜
在镜子里翻找新的镜子
最后坐在木椅上 , 在一张黑白照片中
翻找儿女遗失的乳名
2020.03.26
作者:亦寒 , 生于1996年 , 四川南充人 , 写诗 。
与生活同构:拒绝智性写作的神话

诗句嚎啕着写成 , 越是偶然 , 就越真实 。
--帕斯捷尔纳克

作为当代诗人 , 也许谁也无法抗拒深邃的思想与新潮的知识对我们的致命诱惑 , 并且我们仍希冀在对它们的写作追逐中兑现文本的价值 。 知识的快递包被我们存放在记忆的地窖中 , 还来不及撕下名牌标签就在日复一日的堆积中变质、发霉 , 成为阻塞我们应有的对周遭世界的感受力与判断力的淤塞物 。 从我的阅读经验出发 , 最使我有“敞亮”“目明”之感的 , 不是从一个说法到另一个说法的文化之诗 , 也不是给哲人与神学家写注本的思想之诗 。 因而对于诗歌 , 其写作的必需品可能从来不是丰厚的知识储备 , 而只是一点看法与感受 。
在亦寒的诗中 , 我便可获得一种 神清气爽的敞亮之感 , 浑沌的生活与情感在语言的分割中得以澄清 。 亦寒 , 南充人 , 大学时代的诗歌战友 , 在校时属于工科生 , 绝少接触诗学与哲学思想的洗礼 , 因而以一种 原始的、本质的、充盈的生命感受力来从事诗歌写作 。 这亦是我多年来观察亦寒诗歌的切入点与予之激赏之处 , 并于近期出现了可喜的转变:从 黑夜意象与困顿生活的影射书写的混暗气氛中 , 走向 明亮、温存、清澈、沉静的语境;从海子农耕精神与黑夜意识的模仿之路 , 走向 初具个人气质与语言标识的文本探寻之路 。 综上所言都成为此文写作的缘起 。
一首诗感染读者的方式有多种——深刻的思想 , 绚丽的修辞 , 独特的语言 , 抑或是 真挚的感情 , 亦寒的诗无疑属于后者 。 他将诗歌之桥建在 生命生活与 语言交锋的两岸 , 危险而又稳固 。 我们从其文本中虽然无法洞察火焰与玫瑰搏斗融合的痕迹 , 但仍可在通彻、明晰、温暖的文本中享受着沉溺之美 。 与 生活相近维度的同构型写作 , 使他的诗歌工作的最大努力放在了本质地“ 说出”与“ 复述”上 。 对那些崇尚革新的诗人而言 , “说出”与“复述”本身算不上多么体面的写作工作 。 但我的直觉是 , 诗歌可能就是一种“说出”与“复述” 。 在充满混杂与无序的生活中 , 我们会面临各类假象与幻听 , “说出”需要一种 强大洞察力的直觉 , 而“复述”需要 语言、情绪与生活的高精准度的对称 。 毫无疑问 , 亦寒的诗具有对浑沌生活的澄清功能 。 他对生活没有虚构 , 没有似是而非 , 没有言此意彼 , 没有言不由衷 , 当然亦没有“崇低” , 没有肉身欲求 , 没有冲击底线 。 我们看到的是一种 真正的贴近生活的被写出的诗歌 , 可能写出的被他克服——是的 , 在他为数不多的诗歌中 , 我们仍能看到被他抛弃的东西 。 在与生活同构书写中出现的诗歌文本具有统一的主题与文本风格 , 这显然是他择去杂芜剪除旁支之后的呈现 , 他在诗歌中的艰难与困境只是写作 , 而不是其他 。
当我们在西西弗那块苦难的石头中找寻生活的形而上学的解救时 , 他用情感已轻盈地还原且穿过对生活的原始感知 。《青菜》中 , “清洗植物的身子 , 使她回想起生命/深刻的含义 。 她熟稔每一种青菜的身世” , 在对青菜的书写中同步隐喻了婆婆的一生 , 并在最后“我从不担心夜晚冷 , 唯独害怕她/藏在夜里偷偷体验新的疾病” , 在情感上直当地表述了对婆婆身体的担心 。《翻找》中 , “生日这天成为她忙碌人生的缩影/她整个上午都在不停翻找” , 亦暗示了母亲忙碌的一生 , 而在文末“最后坐在木椅上 , 在一张黑白照片中/翻找儿女遗失的乳名” , 亦留下了一个母亲为儿子操劳一生的温情剪影 。 亦寒的诗学也许只是写作 , 没有关于诗歌的野心 ,相信写作胜于相信关于诗歌的神话 , 所有企图洞察世界抵达真知的主智性型写作在他这里是失效的 。 诗歌美学在他这里是“先验”的 , 他只是本质地写作 , 诗歌自然在写作中呈现 。 对诗歌行为主义的态度使他拒绝诗歌成为一种个人的宗教 , 他不关注诗歌界最近有什么时髦的写法 , 新潮的观念 , 他关注的是 语言怎样贴近生活感知 , 使之成为唯一的真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