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澳门回归20周年 | 这几间小庙大屋,曾决定历史走向( 四 )


本文插图

郑家大屋某次举办澳门道教科仪音乐演奏会『澳门回归』澳门回归20周年 | 这几间小庙大屋,曾决定历史走向
本文插图

郑家大屋内部建筑布局 郑家大屋官网 图
两道月亮门上 , 挂着李鸿章墨宝“荣禄第”和“荣德厚施”横匾 , 道出了主人身世:荣禄大夫 , 正是郑观应的封号 。 要知道 , 这座大屋的建筑艺术领风气之先 , 绝非偶然 。 在那批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中 , 郑观应是第一个真正过了语言关、深入研究西方人世界的那个 。
和许多青史留名者一样 , 慎余堂主人也是因为落榜 , 从而避免了成为一个平庸的成功者的命运 。
19世纪末 , 葡萄牙正式窃取澳门之前 , 此地原则上是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辖境 。 出身于香山望族、世居澳门的郑观应 , 17岁参加香山县试落第 。 从此放弃科举 , 做商务学徒、学英语 , 最后成了中国媒体人和时事评论家的祖师爷 。
虽然为中国第一份报纸《申报》撰写政论文、后集结成他的第一本著作《救时揭要》时 , 郑观应的身份是“沪漂” 。 但从第一篇《澳门猪仔论》 , 到第七篇《澳门窝匪论》 , 包括贩卖劳工、窝娼聚赌、鸦片盛行、洋人划分势力范围、官绅无力保家护民等题材 , 全部来自他家乡澳门当年的社会时事 。
难能可贵的是 , 半殖民地澳门人的乡愁 , 没有被郑观应定格在痛上 , 而是从中长出了改良主义思想萌芽 , 且不只是洋务和技术 , 而是要从关税、福利等制度层面全面学习发达国家 。 回到澳门后 , 他在郑家大屋写下了那部最早开启民智的《盛世危言》 。
在郑公昔日笔耕的书房 , 看着留有涂改痕迹“危言”书稿 , 耳畔传来隔壁间放映的专题片里 , 郑氏子孙的访谈:“小时候听家里老人提到老祖宗这一段 , 起初觉得他后来混得太失败了:澳门几大家族没有我们郑家就算了 , 现在我们还挤在破房子里……后来才知道 , 家财全部资助了改变中国的事业了 。 ”【『澳门回归』澳门回归20周年 | 这几间小庙大屋,曾决定历史走向】(本文来自****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