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因失败的家庭教育而走向犯罪道路的罪犯

在我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永远是倾向于大多数人的,某件事在“法治”上正确与否,得看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到底是倾向促进或者促退?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三体”中程圣母的选择、“魔法少女小圆”等诸多典故、文学作品或者很多令人感到戏谑的现实都在左右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类于社会中做的某一选择,有最优解吗?下面先举个关于“少数服从多数”例子:假设我和另外9个小伙伴合计10人参加一个火锅店的半价团购活动,但火锅店只提供从辣与不辣中二选一的汤底,其中我选不辣,其余9人一致选辣汤底,那么,我们会面临多少种情况?假设1:我觉得选辣也没有问题,完;假设2:讨论后,其余9人觉得不辣也没什么不好的,完;假设3:我不是不喜欢吃辣,而是吃不得辣,所以我每次添菜都用开水洗着吃,完;假设4:我吃辣会导致相当程度的胃病,大家为了照顾我,选不辣汤底但他们另加蘸料吃,完;以上的都是相对温和情况,基本可以分为“出现分歧——分歧原因是主观意愿or客观干扰——某一方妥协——妥协一方是多数or少数方——妥协方以一定程度的退让解决分歧”这类情况。假设5:双方都不愿妥协,结果我or全体额外选择不辣的菜,用另外的资料解决分歧,完;假设6:双方都不愿妥协,但多数方由于人数优势,以“少数服从多数”为理由强行选择辣锅,我整晚 没吃什么东西,我损失了利益。完;假设7:双方都不愿妥协,多数方强迫我选择辣锅,我以放弃参加团购,使原本10为最低条件的火 锅团购契约失效,结果10人共同蒙受时间、车费等损失,或其余9人额外付出金钱继续进 行火锅活动,完;以上是相对条件化的情况,一般建立在群体有额外的资源对利益受损方进行补偿,群体对少数方有足够的强制性,或少数方有决定性条件确保契约公平的条件下。但是,当我们再不断加入“我和另外一个人是恋人”、“某个人一直很不爽我”、“这次闹翻了可能会影响宿舍关系”等等人际关系问题,再加入“某个人比较懦怯”、“某个人喜欢当群体的领导者”、“某些人脾气火爆容不着沟通”这些性格特征,再加入“假如我们闹翻了,我们在宿舍同住的时间是在我接受这种僵硬气氛的容忍时间范围内吗”、“会长远影响在班中关系吗”等长期或短期考虑、再加入”店家是否会为了拉生意而9人就能团购,提供2种汤底“等等。好吧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人类于社会中做的某一选择,有最优解吗?我认为没有数学意义上的最优解,但我把:1.在不损害在某件事上各方的最根本利益;2.这种选择在各方穷尽人类智力与所有科学成果考虑下尽量满足、兼顾短期与长期,少数与多数人 利益;3.在对相互妥协的情况下的损失有额外的补偿;4.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下是无奈之举,承认这种选择并不是终极的解决方法。但这种选择中,牺牲也是巨大的。例如同性恋、例如杀人犯。人类愚昧、傲慢,不断重复着过去的错误,而智者也逃不过寿命限制。人类不断在各种选择中寻找最优解,不断碰壁,在碰壁中获得智慧......但现实很残酷,随着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给人类碰壁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人类必需战战兢兢地,确保下一次错误不会毁了自己。所以我们用了”制定法律“这种有”前瞻性“的做法。我们怎么解决药家鑫事件?不损害各方的根本利益?方法:我们能时间倒流阻止时间发生;发达的医学能使死人复生;对所有人进行记忆操作,消灭证据。兼顾受害者、凶手及其家属、法制权威、社会舆论、任何从事件中受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估计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对事件作出处理?方法:公正的法律程序、金钱补偿、心理咨询、平复舆论、加强儿童心理健康建设......我们连阉割版的”最优解“都做不了。废话一大推到头来我只是来抱怨而已。我(不是”我们“)怎样看待药家鑫事件?1.其罪当诛。2.但他是社会的牺牲者,为了保障绝大部分人的利益,我感谢他的牺牲。3.假如我是受害者家属,我会对任何,一切试着为他辩护或变相辩护(就像我现在做的那样)的人 或言论,投以我最大的恶意。我们人类最终会演化出一个这样的社会吗?所有杀人犯、恋童癖、强奸犯等等一切我们认为变态恶劣的人或事,都能包容的社会吗?通过一种我们现在绝对想象不到而又能接受的方式,满足全人类每个个体的所作所为。
■网友的回复
【怎样看待因失败的家庭教育而走向犯罪道路的罪犯】 碰上一样的父母,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家庭暴力,过分干涉甚至贬低等等,这些都是犯罪的心里成因。诚然,这样的问题家庭出来的孩子很少有正常心理水平的,但是面对同样情况,还有很大一部分形成了自卑懦弱性格甚至会选择去伤害自己。他们天生善良不会去伤害或者抢夺他人。
对他人犯罪不能所有责任都可以一句原生家庭就可以获得道德解脱。因为故意伤害他人的人性格基本是天生的,问题父母只是把他们伤害他人的方式变得更加极端――犯罪。即使好的家庭环境,也只是能尽量让他学会避开犯罪,他们依然会去主动攻击弱者,欺诈利用他人。
■网友的回复
1、重视道德品质的教育。自古以来,我国就流传着“孟母三迁”、“岳母刺骨”、“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家长从小就很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和培养孩子怎样做人。在美国家庭道德教育中,宗教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做任何事时,要从心中的上帝的标准去评判,就餐前要感谢上帝,周末家庭的全体成员要去教堂做弥撒,以永远保持心灵的净土,这些也都体现了美国家庭对道德教育的重视。2、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不同。这是由性别特点所决定的。在原始社会,男性就负责外出狩猎,抵御外来侵袭,而女性则负责承担哺育喂养、料理家中事务的责任。直至今天,在中美两国,母亲仍旧在家庭中扮演着主要抚养者的角色,她们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及情感教育。而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并为家庭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在孩子眼中也较威严。3、 注重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阅读习惯。在中国的古代,父母从孩子很小时就引导他们阅读四书五经等书。到了现代,很多父母会为孩子选择《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书籍来阅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美国,幼儿一定要听一段故事才能入睡。此外,中美的准父母们还会在孩子出生之前给胎儿朗读小故事作为胎教的一部分。这都体现了家长对于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视。4、 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和模仿对象。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要比上万句命令性的灌输有效得多。美丽人生 激情工作 http://www.kokojia.com/qinzizaojiao/video25773-2170.html这个链接里面内容挺好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说不定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