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酸奶君』和这两位比起来魏忠贤就是个弟弟!

刘瑾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 姓谈 , 生于兴平(今陕西兴平县) , 自幼净身 , 做了镇守太监刘顺的义子 , 因此改姓刘 。 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年刘瑾入宫 。 虽然后人找不到记述这位小太监生活的史料 , 但我们可以猜想 , 那时的他是多么卑微、多么战战兢兢 。
『酸酸酸奶君』和这两位比起来魏忠贤就是个弟弟!
文章图片
刘瑾
不过 , 低眉垂眼的刘瑾有一个好榜样 , 即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权势威震朝野的宦官王振 。 刘瑾对王振很仰慕 , 从做派到手段 , 刘瑾都深受王振的影响 。 王振是宦官擅权的第一位太监 。 《明史》说 , 明朝宦官干政“始于王振 , 卒于魏忠贤” 。
关于王振的出身 , 史籍所载不尽一致 。 查继佐《罪惟录》认为王振为净身教官:“王振 , 大同人 , 始由儒士为教官 , 九年无功 , 当谪戍 。 诏有子者许净身入内 , 振遂自宫以进 , 授宫人书 , 宫人呼‘王先生’ 。 宣德中 , 使侍太子讲读 , 太子雅敬惮之 。 ”
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给王振的一道敕谕则说:“尔振性资忠厚 , 度量宏深 。 昔在皇曾祖时 , 特以内臣选拔 , 侍我皇祖 , 深见眷爱 。 教以诗书 , 玉成令器 。 委用既隆 , 勤诚益至 。 ”按敕文所言 , 王振永乐时已入宫 , 并先后侍奉仁宗、英宗于东宫 。 《明史》曰宦官“少选入内书堂” , 这从英宗敕文倒是可以看出这一点 。
『酸酸酸奶君』和这两位比起来魏忠贤就是个弟弟!
文章图片
王振
宣德十年(1435年) , 明宣宗去世 , 九岁的太子成为皇帝 , 即明英宗 。 英宗即皇帝位后 , 王振便青云直上 , 被提拔为司礼监太监 。
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势地位最高者 , 明代历朝擅政的宦官均为司礼监太监 , 位之高、权之重几同宰相 。 司礼监的主要任务有三项:替皇帝管理各种章奏、文件 , 传达谕旨;总管有关宦官事务;兼顾其他重要官职 , 如东厂提督等 。 自此 , 明王朝开始上演宦官干政的老剧目 。
王振先摘掉了所立的限制太监干政的那块铁牌 , 然后结党营私 , 排斥异己 , 贪赃受贿 。 总之 , 历史上那些政客宦官所做的事 , 王太监一点不丢的都做了 。 《明史》载:“振权日益积重 , 公侯勋戚呼曰翁父 。 ”
王振擅权七年 , 没人敢说什么 , 直到做了最轰轰烈烈的一件事 , 才被部众的铁锤砸得脑浆崩裂 。 那件事就是怂恿明英宗征讨瓦剌 , 致使英宗被俘 , 明朝五十万精锐部队全部被歼 , 从征的一百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死于战场 。 可以说 , 历史上的土木之变 , 与王振的关系极大 。
『酸酸酸奶君』和这两位比起来魏忠贤就是个弟弟!
文章图片
猜想起来 , 刘瑾对王振崇拜的原因有下面几条:一是出身基本相同 , 都不是高门大户 , 虽进了宫 , 身份却很低贱 , 任人驱使 。 二是有掌控朝廷的可能 。 天下是皇帝的 , 朝廷是皇帝的 , 只要和皇帝搞好关系 , 一切皆有可能 。 假如天下的事众人说了算 , 刘瑾就不会在内心树立王振这个榜样了 。 三是一旦干政成功 , 朝臣就会一边倒 。 权力这东西 , 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 , 丑的变成美的 , 错的变成对的 。
机会说来就来 , 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 , 刘瑾成为皇太子的侍臣 , 他抓住了这次机会 , 处处小心谨慎 , 想方设法取得太子的欢心 。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 , 明孝宗去世 , 太子朱厚照即位 , 是为明武宗 。 朱厚照继承皇位时才十四岁 , 玩性十足 , 无心去处理政事 , 于是让掌管司礼监的刘瑾代替自己“批红” 。
“批红”是个什么东西?直白说就是用红笔在大臣的奏章上作出批示 。 明朝官员呈给皇帝的奏章 , 先要经过内阁“票拟” , 就是在奏章上附上一票签 , 阁臣把拟好的初步处理意见写在上面 , 然后交给皇帝裁决 , 皇帝或看一下内容或只看“票拟” , 红笔一挥 , 在上面作出批示 , 如“知道了”等等 。 一般来说 , “批红”这件事是皇权的体现形式 , 别人代替不得 , 因为这是决断军国大事的最后一笔 , 关系朱家王朝的生死存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