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 二 )


但在《三国演义》里 , 周瑜察觉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与刘备的气宇轩昂 , 而多次欲置诸葛亮与刘备于死地 。
『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
文章图片
周瑜剧照
《三国演义》之所以这样书写 , 应当是为了加强周瑜忌恶刘备集团的情节;刘备集团与东吴孙权同处于大江之南 , 双方羽翼丰满之后 , 不是刘备并东吴 , 便是东吴吞刘备 , 所以周瑜只不过站在国家的立场 , 提前处理而要杀死他们罢了 。
西征计划
东吴赢得赤壁之战以后 , 《三国志》记载周瑜为了扩大东吴的基业 , 想要向西讨伐四川的刘璋 , 然后“北方可图也!”显示出周瑜真不愧是社稷辅臣 , 在身受箭伤之后 , 依然策划着要为国家谋取稳固的江山;只可惜计划未得施行 , 而病卒于任所 。
《三国演义》也同样书写周瑜在赤壁之战后 , 有向西攻打刘璋的打算 。
只不过 , 当时荆州被刘备借走 , 在名义上 , 周瑜想要先取得西川后换回荆州 , 而其实周瑜本想趁与刘备在城下相会之时 , 捉拿刘备等人 , 却不知被诸葛亮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 反倒进退两难 , “箭疮复裂”而落于马下 。
『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
文章图片
刘备剧照
《三国演义》书写周瑜本想借取得西川一事 , 施计于刘备等人 , 却反中诸葛亮之计 , 这只不过是在计谋层出不穷的《三国演义》里的一个例子 , 但却使周瑜在《三国演义》里的形象变得阴险而害才 , 对于罗贯中想要拉低周瑜在作品中之名望 , 有一定的效果 。
网罗人才
周瑜身为东吴的谋士 , 在罗致人才方面的贡献 , 这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有不同之处 。
《三国演义》中一段情节生动的“活捉太史慈”的片段 。
当东吴还是孙策掌权之时 , 太史慈是刘繇帐下有万夫莫敌之勇的大将;孙策乃爱才之主公 , 所以在阵前但求活捉太史慈 。
此时周瑜扮演军师要角 , 他献策围攻城门之三面 , 只留东门让太史慈窜出 , 而在路上设下埋伏 , 一举擒获太史慈 。
『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
文章图片
太史慈剧照
周瑜是孙策的旧识 , 不仅起兵响应孙策的东渡之师 , 更献策智取、活捉太史慈 , 周瑜如此重视人才培育 , 使得新兴的孙氏集团 , 渐次在江东立稳根基 。
遗憾的是 , 这一段 , 《三国志》完全没有记载 。
《三国演义》之所以这样大肆陈述周瑜渴求人才、替主公孙策活捉太史慈 , 可能是要塑造其忠心辅佐主公、网罗人才的努力形象 , 这跟后来妒忌诸葛亮的周瑜 , 并不冲突 , 还能以此抬高诸葛亮 。
《三国演义》中还虚构了周瑜未占据江陵前 , 赵云已奉诸葛亮之令 , 抢先取得该城 , 而这些 , 在正史《三国志》里都没有记录 , 想来罗贯中所秉持的 , 亦是同样的目的 。
结语
《三国志》对周瑜的描述 , 多着重于战功 。
『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
文章图片
周瑜剧照
赤壁之战前 , 他协助孙策打下江东基业;赤壁之战时 , 他书写辉煌战绩;赤壁之战后 , 他与曹仁争夺南郡……《三国志》对此加以铺陈、描绘 , 并刻画其政治眼界与谋略运用 , 凸显其风流倜傥、精通音乐、性度恢廓、举贤荐能之翩翩风采 。
由此看出 , 陈寿对周瑜的评价颇高 。
反观诸葛亮 , 其实在赤壁之战后 , 刘备在荆州南部作战主要依赖关羽、张飞等;而诸葛亮则总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赋税 , 以充军实 。
所以 , 那时诸葛亮的主要作用 , 并不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方面 , 也就不可能出现《三国演义》所述“三气周瑜”一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