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

罗贯中以其个人爱憎、写作意识与世俗见解 , 在《三国演义》中刻画出众多鲜明且独具性格的人物 , 如周瑜临终前绝望之呼喊“既生瑜 , 何生亮!”便丰满了其独特之形象 。
然而 , 从苏轼词中的“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不难看出苏轼对周瑜的推崇 , 与《三国演义》塑造出的周瑜形象相去甚远 。
众所周知 , 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纲领 , 大多依附《三国志》 , 但两者仍有少数不同或未尽相合之处 。 那么 ,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么样的?
玲珑以为 , 当以《三国志》为本 , 来窥探史传中周瑜的真实样貌 , 方能了解《三国演义》中衍生的周瑜形象 , 以及两者的转变脉络 。
对曹操的态度
在正史《三国志》里 , 赤壁之战前 , 周瑜一开始即主张奋力抗战 , 他认为曹操“虽托名汉相 , 其实汉贼也” , 而孙权得到臣下的爱戴 , “兼仗父兄之烈”;况且江东乃千里之地 , 兵精而粮足 , 此机会正可以剿除曹操 , 绝对不能轻言投降 。
『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
文章图片
周瑜剧照
倒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 , 周瑜本来的立场乃是降多于战 。 经过诸葛亮说出曹操此次南行 , 只为大乔与小乔而来 , 这便激起周瑜无限的愤怒 , 立场从此改为要与曹操一决死战 。
这种转变 , 可能与罗贯中有意托高诸葛亮 , 加深其话语的力量与效果有关 。
火攻战术
赤壁之战时 , 若依《三国志》 , 主张火攻的人是东吴老将黄盖 , 而周瑜的角色是批准此一行动 , 而且提供后续抢滩的援军 。
但在《三国演义》之中 , 先是写周瑜病倒 , 经过诸葛亮的探病后 , 两人各自书写要用火攻 , 而后诸葛亮甚至去借东风 , 这些记叙都无法在《三国志》中找到 。
《三国演义》对火攻战术之应用 , 如此大书特书 , 漠视了黄盖在真实历史上的优越建言 , 而且加深了民间之普遍印象——诸葛亮奇谋鬼才 , 使得诸葛亮得到独一无二的天才军师的殊荣 。
『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
文章图片
诸葛亮剧照
对程普的态度
《三国志》叙述周瑜“性度恢廓 , 大率为得人” , 但是“唯与程普不睦”;原因可能是程普是孙坚——孙权父辈——时代的将军 。
【『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东吴政权经过孙策而到孙权手上 , 程普可谓极资深的将领 , 而赤壁之战时 , 年轻的周瑜居然受封为大都督 , 所以程普心中不喜 , 情有可原 。
有关此处 , 《三国演义》也写程普以为周瑜年少不济事 , 而轻慢周瑜;想不到周瑜在点将之时显示将才之风 , 且也不追究托病不出的程普 , 使得程普当下说道“我如何不服?”所以 , 程普便亲自向周瑜谢罪、归队 。
《三国演义》把这一段安插在赤壁之战发生之际 , 别有深意 。 其实是想说明:战前东吴能达成“上下一心”的局面 。
『玲珑文史』何生亮!”被误解千年,罗贯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既生瑜
文章图片
孙策剧照
受箭伤
在赤壁战后 , 周瑜为扩大战果而围攻江陵城 , 其“渡屯北岸”且“亲跨马擽陈” , 但此时周瑜操之过急而身受箭伤 , 正史《三国志》之中有关周瑜之病仅记录如此 。
但《三国演义》写到 , 周瑜身受箭伤之后 , 因为心胸狭窄、妒才嫉贤 , 所以三次被诸葛亮所气 , 乃至于被气死 。
《三国演义》如此书写 , 除了加重强调周瑜的个性急躁、有所缺点之外 , 也可能想托高诸葛亮 , 欲以显示周瑜与诸葛亮是不同等级的策谋人物 。
对刘备集团的态度
周瑜在《三国志》里想分离刘、关、张兄弟三人:“多其美女玩好 , 以娱其耳目 , 分此二人(关羽、张飞) , 各置一方 。 ”周瑜如此论点 , 完全站在国家立场发言 , 虽有拆散他人之恶名 , 但是无愧于东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