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乳酸果糖■一场“以德治国”的旷世大辩论,两千年前( 三 )


庄子的理想是“上如标枝 , 民如野鹿” , 墨家和法家的设计是“上如蜂王 , 民如工蜂” , 儒家的主张是“上如父母 , 民如子女” 。 这 , 就是封建社会 。
道家讲道 , 儒家讲德 。 德的最高境界 , 是中庸 。 孔子有云:“中庸之为德也 , 其至矣乎!”中 , 就是不走极端;庸 , 就是不唱高调 。 故而 , 历代统治者都是兼用儒法 , 道家思想则一直为文人士大夫所青睐 , 因而不但有“外儒内法” , 且有“儒道互补” 。 唐代以后 , 更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 。 只有墨家思想万劫不复 , 被逼成了“地下党” 。
君仁臣忠 , 父慈子孝 , 男耕女织 , 四世同堂 , 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小康” , 小康是相对于大同而言的 , “大道之行也 , 天下为公” 。 天下为家 , 则因“大道既隐” , 所以 , 前者称大同 , 后者叫小康 。 如果说小康是“德的时代” , 那么大同就是“道的时代” 。
失道而后德 , 所以周公讲德;失德而后仁 , 所以孔子讲仁;失仁而后义 , 所以孟子讲义;失义而后礼 , 所以荀子讲礼 。 “夫礼者 , 忠信之薄 , 而乱之首” 。 历史学者易中天曾戏言 , 大同之世为何“路不拾遗 , 夜不闭户”?是因为物质匮乏 , 根本没东西可偷 。
高端乳酸果糖■一场“以德治国”的旷世大辩论,两千年前
文章图片
“德”字最早源于殷商 , 出自于甲骨文 , 见于卜辞 。 其字形是路口或路上的一只眼睛 。 意思有两层 , “视线通直” , 所以德通直;其二“看见了什么” , 所以德通得 。 卜辞中还被借用来表示“失” 。 有得有失 , 有治有乱 。 文化密码 , 自古神奇 。
德 , 首先是得失 , 天命的得到与失去 。 必须“有德” , 首先得“有心” 。 所以西周的青铜器上的德 , 在眼睛下面加了“心” , 意即“心中所见” , 内心世界的得失与曲直 。
古人果真了得 。 对这一本真 , 最初的周人悟得最为透彻 。 他们的独到之处 , 在于新政权诞生之际 , 即把它变成了治国理念和施政纲领 。
道德与其说是一种品质 , 不如说是一种智慧 。 它是在“通过损人来利己”和“通过利人来利己”之间 , 做了明智的选择 , 是谓“聪明的自私” 。
或许这也是两千多年来 , 历代统治者高兴道德大旗以治国之关键 , 一以贯之 , 使得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 并形成相当完备的行政伦理体系 。
【高端乳酸果糖■一场“以德治国”的旷世大辩论,两千年前】这些遗传下来的成果 , 都得益于两千多年前诸子百家关于德治的旷世大辩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