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兵之家」在黄家塘修艇的日子( 二 )


夜色沉沉 , 偌大的船坞就我一人在晃荡 , 闸门缝隙流水的哗哗声回荡在空旷的洞内是那样的刺耳 , 坞底散发出来的海腥味也显得刺鼻 , 我赶紧钻进艇内 , 关上前后升降口 , 等待码头更的到来 。 那会码头值更配备的五四式手枪一开始携带五发子弹 , 后来改为三发 , 到1987年就只剩下铁蛋子了 , 1988年以后 , 谁值更谁就把手枪锁起来 , 挂个皮套壳子睡觉 , 倒是省心了 。
「潜艇兵之家」在黄家塘修艇的日子
文章图片
潜艇很快就要被大拆大卸了 , 站在船坞下面 , 水线下的艇体布满了海蛎子 , 密密麻麻让你毛骨悚然 , 仿佛是患了密集恐惧症 , 甚至连螺旋桨也没有躲过 , 有的藤壶顽固地粘在叶片上 。 工人师傅使用当地漫山遍野的毛竹搭建脚手架 , 再用竹笆一层层铺上便于活动 。 二四舱的可移动钢板移除后 , 接着就吊蓄电池 , 五舱的柴油机也被大卸八块 , 只留下曲轴箱了 , 这样我们就无需上艇 , 全凭4819厂的技工师傅维修了 。 有时我们会去车间对接一下问题 , 但也只是老机头和军士长他们忙乎 , 大部分同志都是在宿舍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 厂里举办军民两用学习班 , 是汽车机械维修 , 我听了两次就算了 , 我也不想油了麻乎的修机械啊 , 就这个6E390柴油机就够我受得了 , 敬而远之吧 。
闲暇的时候 , 战友会结伴去象山县城 , 那是一个名叫“丹城”的地方 , 当时也不算大 , 主要就两条街 , 但卫生挺好 , 很干净 。 去丹城要去西周镇坐车 , 西周是个古老的镇子 , 许多民房古色古香 , 青石板的巷子兜兜转转 。
「潜艇兵之家」在黄家塘修艇的日子
文章图片
那会人们普遍贫穷 , 这里同样不例外 , 橘树茶园倒是可以增加一些收入的 , 在西周至黄家塘的路上 , 有一个急转弯儿 , 那里有几户老民居 , 房前屋后种植了几株桂圆树 , 果实密密麻麻 , 煞是惹眼 , 青皮蜜桔值不了几个钱 , 零卖也就三四毛吧 。 乡办企业已经初见雏形 , 村子里的女孩子可以在塑料厂、金属厂做工 , 就是那种生产塑料拖鞋、纽扣、金属小配件的厂子 , 但她们仍然快乐无比 , 三三两两穿过乡间小道 , 欢歌笑语不绝于耳 。
4819厂里有一户人家是我老乡 , 初时我并不知道 , 某天我在二楼的宿舍里弹吉他 , 忽听外面传来熟悉的乡音 , 那是一种久违的带有浓郁家乡气息的声音 , 一个老太嚷嚷着“参亩mu(第一声)” , 其实是喊艇上的机要陈参谋(mu) 。 我连忙跑出去在阳台上问:“你是哪儿的呀?”老太回答徐州的 , 后来熟悉了才了解她是睢宁人 , 与爱人六十年代支援三线建设 , 辗转来到这里 。 睢宁离我家大约70公里 , 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睢城镇的 , 虽然口音稍有不同 , 但大体还是相近的 。 江苏号称“十三妹” , 苏南苏中苏北一地一个方言 , 三里不同俗 , 乱哄哄的 。
老太是职工家属 , 有工资 , 但还是闲不住 , 养了几头猪 , 到处找泔水 。 我们艇的到来让她很高兴 , 因为这样给她提供了不少方便 , 部队伙房的剩饭剩菜还是挺多的 。 后来我去伙房帮厨 , 老太就让我有意多做米饭 , 吃不了给她当泔水带走 , 我拗不过 , 象征性地多做了两次 , 告诉她领导批评我了 , 就不再多做 , 老太从此对我不冷不热 。 她有个女儿二十出头 , 在4819厂材料库做管理员 , 长相一般 , 但嗓子甜美 , 歌也唱的很好 , 不知什么原因 , 对我这个老家来的人也不热情 , 1987年春节军民联欢会 , 我上台唱歌跑调了 , 相反她唱的港台歌曲相当OK , 以后打过两次招呼就算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