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爸妈做室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二 )


“对于妈妈的工作能力 , 我的看法跟过去不一样了 。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初一女生邱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 开画室的妈妈最近在家上网课 。 “妈妈展现的人际交往能力让我学到很多” 。
邱雷希望能帮到父母:“妈妈要在公众号推送线上课程活动 , 我对网上流行的表情包和小朋友喜欢的文字更加了解 , 给她出了不少主意;妈妈跟学生交流时 , 看不懂一些网络用语和他们青春期独特的小叛逆 , 我也会来解读一下 。 ”
在寄宿制学校上学的高一女生苏玥(化名)最近才意识到 , 父母并不是一直有空的 。 苏玥说 , 以前周末回家 , 正好遇上了大家都结束了工作、开开心心休息的日子 , 在家时才发现他们上班真的很累:“妈妈在家上班 , 尽管没有通勤的时间 , 仍然每天都加班到很晚 , 每天的早餐和午餐基本上也就是面包和方便面 。 ”
“曾经我习以为常的陪伴并非常态 , 而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轻松 , 是父母在我们一周紧张的学习生活后对我们的爱的表达 。 ”苏玥说 。
“紧箍儿”怎么戴 , 我们聊一聊
高一女生秦朗(化名)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 在家和爸妈接触多了 , 冲突也多了 。
“本来开学我就不能用手机了 , 但上网课必须要使用电子产品 , 而他们更多的是不信任 , 怀疑我到底是不是在学习 。 ”最近 , 爸妈会坐下来跟她谈使用电子产品的事 。 “我觉得压迫感很强 , 有种我在被骂而不是谈事情的感觉 。 ”她烦恼不知如何与爸妈沟通:“觉得开口前需要先想好很多话 , 很麻烦;又怕即使说了他们也未必理会 , 可能认为我在找借口” 。
王青文则说 , 有位男同学的妈妈在家时担心他学习 , 管得十分严格;复工后怕他不认真听网课 , 就在家里装了几个摄像头 , 就这样 , 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了 。
在王青文看来 , 其实相当一部分同学很在意和父母的关系 。 “一次我们集体14岁生日 , 回宿舍后都在谈论爸妈按学校要求写给我们的信 , 很多同学提到父母很为自己骄傲 , 但平时生活中却感受不到 。 ”她觉得 , 孩子应该每周都花时间和爸妈聊聊 , “哪怕是闲聊也好” 。
王青文回忆 , 以前爸爸双休日在家休息 , 觉得他好闲 , 无所事事 。 但现在 , 每当上课间隙 , 总能看到爸爸在扫地、吸尘、晒被子 , 写完作业会看到爸爸默默放在一旁的第二天的学习资料 。 一家三口每天还会一起看电视交流感想 。 平时因为学习而发出的讨论声 , 甚至是争吵声在减少 , 倾听与交流在增加 。
“可能平时父母也是这般对我 , 但我总感受不到 。 或许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 , 或许是他们太爱我以至于焦虑 。 我的抱怨可能只是对他们用心良苦的不理解 , 不理解他们那种‘戴上紧箍儿无法爱你 , 不戴紧箍儿无法救你’的心理 。 ”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
冯吾越的妈妈是老师 , 过去他觉得妈妈心目中有一个完美小孩的模样 , 而自己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 , 达不到妈妈的标准 。 “有时候我会觉得有点压抑 , 当老师的妈妈太能洞悉学生的心理了 , 我想偷个懒、开个小差都能被她知道” 。
但最近 , 慢性子的他终于和急性子的妈妈聊开了 。 一个周六晚上 , 他因为想玩会儿游戏和妈妈发生了龃龉 , 如果在平时 , 他会选择听妈妈的 , 但这次却问她:能否听我讲心里话 , 不插嘴 。 “结果她真的一声不吭听我讲了 , 还跟我说:学生好教 , 因为和他们的缘分是4年 , 而和我的缘分是一辈子 , 所以她也要学习怎样做一个好妈妈” 。
见习记者 魏其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