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武圣关羽威震天下,为何却迅速败亡?孙权偷袭荆州或藏一个秘密!

文:幽谷(作者原创授权)
建安二十四年 , 关羽水淹七军后 , 自以为威震天下 , 特别是听说曹操“欲迁都以避之” , 更加忘乎所以 。殊不知 , 此时的关羽荆州军队 , 已经非常危险:一方面 , 关羽军队始终没有攻下襄阳、樊城 , 已经非常疲惫 , 而曹操方面的援军源源不断 , 打败了于禁、庞德 , 还有徐晃 , 可渭滔滔不绝;另一方面 , 孙权方面对荆州虎视眈眈 , 磨刀霍霍 , 关羽却浑然不觉 。
徐晃援军到达参战 , 襄樊之战以关羽彻底失败而告终 。关羽为什么会在襄樊之战中最终惨败?徐晃高超的军事作战能力自然是直接原因 。徐晃先声东击西 , 扬言攻击关羽左边 , 实际却进攻右边 。关羽面临防守不足的窘境 , 只好派骑兵离开坚固的防守工事去增援 。而徐晃率大军痛击关羽骑兵 , 只有不足一万人的骑兵自然无力抗挡徐晃大军 , 只好败退回自己的营地 。就这样 , 本来精锐的骑兵反倒成了徐晃的先锋部队 , 留守大本营的军队在败军冲击下自乱阵脚 , 既无法利用坚固的工事 , 又无力组织有效抵抗 , 只得撤退 。此外 , 关羽军队本身非常疲惫 , 徐晃公开了孙权袭击荆州的消息 , 影响关羽军队的军心 , 这些都是失败的原因 。
『陆逊』武圣关羽威震天下,为何却迅速败亡?孙权偷袭荆州或藏一个秘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另外 , 地理因素也在襄樊之战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襄樊之战成败的关键 , 在于襄阳、樊城能不能坚守 。今天的襄城区和樊城区均属于襄阳市 , 而古代是两个独立的城市 , 襄阳位于汉江以南 , 樊城位于江北 。
『陆逊』武圣关羽威震天下,为何却迅速败亡?孙权偷袭荆州或藏一个秘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樊城地势平坦 , 襄阳则地势较高 , 三面环水 , 一面靠山 。襄阳的北、东、南被汉江环绕 , 西面是万山 , 西南面是羊牯山、岘山等 , 与岘山隔江相对的鹿门山 。西面的这几座山就成为襄阳的屏障 , 只有两条比较狭窄的山道通过陆路与外界相通 , 在冷兵器时代可谓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 , 是进攻方的噩梦 。那么 , 通过水路进攻襄阳可行吗?南面和东面的汉江沿岸大都是滩涂 , 大船靠不了岸 , 北面虽有渡口 , 但有高达10米左右的城墙 , 紧挨汉江而建 , 从北面登陆也是困难重重 。不要说关羽军队进攻防守严密的曹军 , 就是后来元军进攻战斗力很弱的南宋军队 , 都打了六年之久 。襄阳、樊城守住了 , 关羽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 徐晃军队的攻击其实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襄樊之战结束 , 襄阳、樊城威胁彻底解除 。但仅仅襄樊之战的失败 , 关羽还不至于身首异处 。最终要了关羽命的自然是荆州之失 。
『陆逊』武圣关羽威震天下,为何却迅速败亡?孙权偷袭荆州或藏一个秘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们熟知一句俗语“大意失荆州” , 那么 , 荆州之失真的是“大意”吗?这就好比许多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咎于“马虎” , “粗心” , 真的如此吗?其实“马虎”、“粗心”的背后是视觉记忆力、辨识能力低 , 做事没有责任心 , 等等 。同样 , 荆州之失绝不是“大意”那么简单 。
从外部看 , 荆州与东吴失和 , 东吴又让才能高、名声小的陆逊代替吕蒙 , 给关羽戴高帽 , 让他撤出主力攻打樊城 。最终被吕蒙白衣渡江 , 奇袭成功 。这还不算 , 吕蒙还善待荆州降兵和荆州百姓 , 成功瓦解了关羽的军心 。就内部来说 , 糜芳、傅士仁失火 , 挨了关羽一顿揍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 , 关羽居然“罚”糜芳守南郡 , 傅士仁守公安 , 还声称“若吾得胜回来之日 , 稍有差池 , 二罪俱罚” 。这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两人一经策反 , 立刻投降 , 交出城池 , 关羽的败军失去了最后的支撑 。刘封、孟达拒不救援 , 当然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 , 依刘封和孟达的军力 , 恐怕即使救援也无济于事 。当然 , 最根本的 , 还是刘备集团高层的严重战略误判 。当时刘备集团已察觉曹、孙化有敌为友 , 联合的企图 , 却命关羽进攻曹操 。要知道 , 一再讨要荆州的是孙权而不是曹操 。诸葛亮想当然地认为如果兵取樊城 , “使敌军胆寒 , 自然瓦解” , 殊不知 , 如此以来 , 更坚定了曹操、孙权联合的决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