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关灯,聆听自然的声音

3月28日晚 ,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启动 , 上海外滩、广州塔、西安大雁塔等
全国多地地标在20:30分准时熄灭灯光 。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 。 该活动发起于2007年 , 今年也是该活动进入中国的第12年 。 与往年不同 ,
今年组织方和民众不再到户外聚集 , 而是采取全程线上直播互动方式进行 , 号召人们关灯 , 聆听自然的声音 。
“地球一小时”:关灯,聆听自然的声音
文章图片
“地球一小时”:关灯,聆听自然的声音
文章图片

鸟巢(国家体育场)熄灯前后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凯祥 摄
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 , 这种减少人员聚集的线上方式 , 诚然符合卫生防疫精神 , 但也意味着有更多人居家参与 , 从而再次引发诸如“大规模开关电器损害电网”“作秀”等担忧和质疑 。
实际上 , 电力部门监测数据已向人们证明 , “地球一小时”不会对电网造成损害 , 但节能效果也确实有限 。 应该说 ,
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的当下 , 唤醒人们对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 倡导践行绿色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 , 或许才是活动的价值所在 。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 人们已经意识到 , 78%人类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 , 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 也会刺激盗猎和非法养殖 , 危害生物多样性 , 破坏生态环境 。 至此 , “与自然共生”“聆听自然的声音”等口号的生态意涵更加突显 。
“地球一小时”:关灯,聆听自然的声音
文章图片
新年伊始 , 不幸的消息传来 , 我国科学家宣布长江特有的物种白鲟已经功能性灭绝 。 另有数据表明 , 由于气候变化、海水污染、过度采挖等多种因素 , 中国南海珊瑚覆盖率二十年间已减少80% 。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报告显示 , 目前有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威胁 。
近年来 , 一条条消息 , 一个个数字 , 为我们敲响了生态警钟 。 聆听 , 意味着关心 。
不少野生动物往往被视为地区生态环境优劣的指示计 , 它们的存在 , 是对我们生活环境的“颁赏” 。 此时此刻 , 在西北偏北 , 雪豹一家在乌鲁木齐近郊咀嚼猎物;南国海面 , 成群的中华白海豚在珠江口畅游嬉戏;高原之上 , 欧亚水獭在玉树市区河道加紧造巢施工;申城巷尾 , 一只貉在夜色掩护下追逐猎物 。 更不必说 , 窗外的鸟鸣嘤嘤 , 夏日的蝉鸣阵阵 , 秋夜的虫鸣声声……
动物邻居们就在身边 , 不信 , 你听 。
“地球一小时”:关灯,聆听自然的声音
文章图片

2019年11月3日 , 广西钦州三娘湾 , 萌萌的中华白海豚向来是三娘湾景区吸引游客的王牌 , 坐船出海寻找海豚的游客看到了它们调皮可爱的身影 。
聆听 , 更需要行动 。 目前 , 滥食野生动物已经被视为必须革除的陋习 , 更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提上日程 , 禁猎、禁售执法将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在中国昆明举办 , 本届大会重要任务之一是确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 , 同时还要确定未来十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战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