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纹」南朝阿育王像
成都博物馆馆藏南朝阿育王像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尊较为完整的南朝阿育王全身像 。这尊珍贵的佛像出土于成都市西安路 , 为南梁太清五年(551)造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阿育王佛像现高约48厘米 , 赤足立于仰覆莲圆台上 , 有背光 。螺状肉髻 , 颧骨突起 , 有八字胡 。身着通肩式袈裟 , 薄衣贴体 , 衣纹细腻 , 右领反搭于左肩后 , 胸前形成鸡心领 , 袈裟及膝 。背光大部分残缺 , 上面装饰有贴金联珠纹 , 两圈联珠间有一圈小坐佛 , 头光背面残存有浅浮雕供养人及山峦 。
佛像双脚背后的长方形石板上刻有发愿文 , 共5行46字 , 加上右侧面2行9字、左侧面2行5字 , 总计60字:“太清五年/九月三十日/佛弟子柱(杜)僧逸为亡儿李/佛施敬造育王像供养/愿存亡眷属在所生处/□佛闻法早悟无生七/□因缘及六道合令普/同斯誓谨/□ 。”
阿育王是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据记载 ,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 , 他在结束战争后 , 专注于礼佛 , 广修寺庙 , 召集四方僧人 , 编撰、整理、完善了许多佛经 。南朝梁武帝在位时积极推行与佛教有关的政策 , 他效仿阿育王 , 亲身弘扬佛法 , 曾主持笔译《阿育王经》 。同时 , 梁武帝十分重视对益州(今成都)的管理 。当时 , 益州刺史多为皇室贵族 , 且都信仰佛教 , 他们带僧人随行入蜀 , 支持弘扬佛法 , 使得益州佛教非常兴盛 。我国现存的石刻阿育王像的考古资料主要集中在成都 , 在万佛寺、西安路、下同仁路等遗址中均有发现 , 可见当时阿育王供奉的流行 。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等执笔的《成都市西安路南朝石刻造像清理简报》(《文物》1998年第11期)介绍了西安路出土的这批石刻造像 , 共9通 , 其中8通为佛教造像 , 1通为道教造像 。根据铭文等研究认为全部为南朝造像 。
这批以阿育王像为代表的石刻造像雕刻细致 , 人物端庄清秀 , 衣纹自然飘逸 , 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 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十分突出 。
【「衣纹」南朝阿育王像】张想 文/图
推荐阅读
- 【】南朝第一帝,杀了六个皇帝篡位成功,却被后世称为“仁君”
- @北强南弱:从北魏武帝拓跋焘北伐开始,南朝就再难摆脱羸弱的局面
- 政治■南朝政治格局
- @以南朝寒门的崛起、论寒人的鬼功神力
- 「」南朝宋牛人:几次三番泼皇帝冷水,而皇帝每次都要对他礼让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