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没那么简单,此人道出鲜为人知内幕( 四 )


我只是形式上当当主席
1935年3月4日 , 毛泽东随军委纵队来到遵义城的第四天 , 中革军委发布命令:“为加强和统一作战起见 , 兹于此次战役特设前敌司令部 , 委托朱德同志为前敌司令员 , 毛泽东同志为前敌政治委员 。 ”
距遵义会议不到二个月的时间 , 毛泽东由周恩来的“帮助者”终有了名正言顺的职务 。 3月10日1时 , 林彪、聂荣臻给军委发来电报 , 建议攻打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 , 而当时毛泽东正部署攻打中央军周浑元部的战斗 。
遵义会议后 , 张闻天吸取李德、博古独断专行的教训 , 凡事都开政治局会议讨论 。 会上 , 通过举手表决同意林、聂的建议 , 惟有毛泽东一人反对 。 他认为红军远离打鼓新场 , 滇军黔军会合方便 , 而川军还可侧击红军 , 主张放弃攻打打鼓新场 。
散会后 , 毛泽东左思右想 , 仍然觉得打鼓新场一仗于我军极为不利 。 当晚 , 他又提着马灯来找周恩来 , 要他再认真地想一想 , 可否晚些时候发布命令 。 周恩来当即召开负责人会议 , 再次研究作战计划 , 说服了与会者 。
二十一时 , 军委发布命令 , 不攻打打鼓新场 , 而向平安寨、枫香坎、花苗田地域集中 , 寻求新的机动 。 由于采用了毛泽东的建议 , 红军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损失 。
通过这件事 , 张闻天感觉到战场情况瞬息万变 , 军事指挥必须临机决断 , 不能以开会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策 , 那样会贻误军机 。
次日 , 在苟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 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即“三人军事小组”) 。 毛泽东晚年在谈及此事时说:“后来搞了个三人团 , 团长是周恩来 , 团员一个是我 , 一个是王稼祥 。 ”
周恩来虽是“三人团”的头 , 但对毛泽东仍是一如既往的尊重 , 尤其是在“应付紧急军事行动”时 , 大多以毛泽东的判断作为战略行动的依据 。 到了1935年春夏之交 , 周恩来在实际工作中 , 渐渐地实行了角色的转换 , 成为毛泽东的辅助者 。 “三人团”中的王稼祥带伤行军 , 不大参与军事决策 , 况且 , 王稼祥也信服毛泽东 , 这样 , 毛泽东就成为事实上的党的最高军事指挥者 。
毛泽东是中共建党元老、中共一大代表之一 , 党内历史之长 , 军事基础之深厚 , 对中国国情之谙熟 , 都是其他领导人不具备或少具备的政治资源 。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 , 那就是在中共核心领导层中 , 他是最为年长者 , 比张闻天长七岁 , 比周恩来长五岁 , 比王稼祥长十三岁 , 比博古长十四岁 , 他们像尊重兄长那样的尊敬毛泽东 , 亲切地称之为“老毛” 。
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条件 , 毛泽东才能对全局性工作 , 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主张 , 并施加自己的影响 , 而不用担心领导层中有人批评他越权 。 邓小平是这样回忆长征中的高层决策:“每天住下来 , 要等每个部队的电报 , 一直等到深夜 , 再根据这些电报来确定红军的行动 。
在重大的问题上 , 大都是毛泽东出主意 , 其他同志同意的 。 尽管他名义上没有当总书记或军委主席 , 实际上他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 , 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 。 ”
这就是张闻天所说遵义会议变换领导 , “实际上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中心”的道理之所在 。 长征中的中共中央不像和平时期 , 党务就是军务 , 军事的胜利 , 军队的存亡 , 都那么紧密地与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息息相关 。
由于毛泽东进入最高军事领导核心 , 他的正确的主张、决策 , 得以在全党、全军贯彻执行 , 中国革命才不致于在惊涛骇浪中迷失方向 。
张闻天在与毛泽东共事时 , 一直以谦逊的态度 , 凡事都与毛泽东商量 , 从不以自己是党内一把手 , 而颐指气使 , 反而以“配角”自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