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后干群心情变得沉重:一味摸上级的底

本文摘自《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 张素华 著 ,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刘少奇的书面报告谈到庐山会议时说:
1959年7、8月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 , 本来是为了继续郑州会议所已经开始的工作 , 克服当时在实际工作中仍未消除的“左”的倾向 , 会议的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及时的 。 会议进行了十多天 , 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 。 但是在会议中间突然出现了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进攻 , 使会议不能不转而打退这种进攻 。 庐山会议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进攻 , 是完全必要的 。 但是把当时反对实际工作中“左”的错误的斗争完全丢开 , 则是不正确的 。
「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后干群心情变得沉重:一味摸上级的底
文章图片

在这次会议后 , 又不适当地把反右的斗争一直传达到支部 , 在人民群众中掀起了反对右倾的浪潮 , 在许多地区使反右倾斗争扩大化 , 使实际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大大滋长起来 , 而且在党内一时造成了是非不明、党内生活不正常的情况 。
「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后干群心情变得沉重:一味摸上级的底
文章图片

很明确 , 报告对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所持的态度是:完全必要的 , 但把纠“左”的工作完全丢开 , 则是不正确的 , 会后把反右的斗争传达到县以下是不适当的 。
在这个问题上 , 七千人大会也有不少议论 , 有些意见还相当尖锐 , 超出了报告的尺度 。 比如东北的同志说:庐山会议以后 , 因为当时实际工作中主要倾向是“左” , 所以不仅在县以下不应该反右 , 就是在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中也不应该反右 , 而应该反“左” 。 这种认识显然是超出了报告认识的范畴 。
「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后干群心情变得沉重:一味摸上级的底
文章图片

【「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后干群心情变得沉重:一味摸上级的底】许多人认为:这几年来所犯错误 , 应该划分为两段 , 即庐山会议反右倾之前和以后 。 之前可以说是由于建设经验不足 , 之后则不能说是经验不足 , 而主要源于党内民主生活和干部精神状态不正常 。 庐山会议前 , 任务虽重 , 压力也大 , 但大家干得很起劲 。
「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后干群心情变得沉重:一味摸上级的底
文章图片

但庐山会议反右倾以后 , 情况大为改变 , 干群心情沉重 , 昧着良心看领导眼色说假话 , 见风使舵 , 一味摸上级的底 , 而不是按党的政策办事 。
煤炭部说:对这几年煤炭生产方面的估价 ,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从1958年8月到1959年上半年 , 生产迅速增长 , 虽然也过了头 , 可以说成绩伟大 , 缺点不多;从1959年9月到1960年底 , 生产能力遭受严重的破坏 , 产量下降 , 因而这段工作是“得不偿失”的;去年一年做了很多调整工作 , 很有成绩 , 但是也走了一些弯路 。 言外之意 , 庐山会议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后干群心情变得沉重:一味摸上级的底
文章图片

福建有人说:1958年刮“共产风” , 是刮了农民的皮肉 , 1960年刮“共产风”就刮了农民的骨头 。
国家机关有人说:因为反右倾的扩大化 , 在党内出现了四不讲现象:报上没发表的不讲 , 中央没讲的不讲 , 文件没规定的不讲 , 顶头上司没讲的不讲 。
广西还有人由庐山会议联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危险是“左”是右的问题 , 对此提出质疑 。 他们说: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 , 有种说法 , 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右倾危险是主要的 , 这种说法是否妥当 , 应当澄清 。 对两条战线的斗争经验要很好总结……今后应从实际出发 , 有右反右 , 有“左”反“左” 。 显然 , 持这种意见的人不同意社会主义的主要危险是右的判断 。 他们希望:过去没有受过处分 , 但是受过重点批判的 , 被口头戴过帽子的 , 在“空气压力”下写了自我检讨的 , 也应该进行甄别 , 搞错了的 , 都应该恢复名誉 , 把档案中的批判材料、书面检讨等退还本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