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Q:希望还在计算机前,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 )


创业者有时会对自己亲手抚养的公司心生留恋 , 但那不是陶建辉 。 仅仅7个月后 , 一度濒临倒闭的和信 , 就遇见了前来收购的联发科 , 陶建辉欣然同意了 。
2011年 , 微信横空出世 , 陶建辉这才狂拍大腿:“大家天天都在用的微信 , 我07年就想到了 , 08年我亲手做出来了呀!结果(机会)让张小龙搞去了!”
InfoQ:希望还在计算机前,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章图片
2011年 , 微信1.0发布
作为一名创业者 , 判断出“风口”在哪还不够 , 还要推断“风”何时才能刮起来 。 走的太晚 , 机会已经被瓜分殆尽;走的太早 , 则会变成探路的“先烈” 。 没人能在创业的路上走出捷径 , 要么运气够好 , 要么快速成长 。 很难说陶建辉的运气是好是坏 , 在涛思数据之前 , 包括和信 , 他先后两次创业 。
好消息是 , 两家公司最终都被收购 , 赚到了钱;
坏消息是 , 两家公司最终都被收购 , 与他的理想目标相去甚远 。
他像游弋于丛林中的一名猎人 , 对兔子与野鸭等小型猎物并无太多执念 。 他本以为年近五十 , 不会再折腾 , 没想到却再次“身不由己”地入局 。
采访中 , 他大笑着说:“我现在又看到一个成为千亿美金估值公司的机会 , 我不进来(创业)?那我不是马大哈?”
InfoQ:希望还在计算机前,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章图片
陶建辉的涛思数据团队合影
3
赶走投资者 , 也赶走客户
“头号玩家”往往有很多怪癖 , 如乔布斯喜欢半夜三点给人打电话讨论工作 , 拒不洗澡还相信灵媒;扎克伯格喜欢在办公室拿着武士刀批评员工 , 因而被传有“反社会倾向” 。
相比之下 , 陶建辉要简单很多 , 作为ToB赛道创业者 , 他只喜欢赶走两类人 , 一类人叫“投资人” , 另一类人叫“客户” 。
“有的投资人就关注你的利润 , 我说没有利润 , 我没有什么收入“ , 陶建辉显得十分委屈 , “MongoDB都搞了10年才上市 , 哪能像ToC那么快?”
旋即 , 他又变得十分强势:“一般这种投资人 , 我10分钟就把他打发了 , 我才懒的跟他谈 , 他看不懂我这个东西的意义 。 ”
当类似的情况出现时 , 投资者自己或许也十分糊涂 , 还没聊够10分钟 , 就看到陶建辉摊了摊手 , 说:“那可能就这样了 , 仔细看 , 有兴趣再谈?”
然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
除了投资人 , 陶建辉还有一套选择客户的标准(听起来有点怪) 。
“你(客户)必须拥抱新技术 , 如果一定要我发一个纸质材料、一个PPT给你 , 你就别做我的客户了 , 我不希望有你这样的客户 。 我网页、博客上写的那么清楚 , 你都不愿意看 , 买我的产品干嘛?我希望认同我理念的人做我的客户 。 ”
2018年年末开始 , 经济调整逐渐深入 , 资本趋于紧缩 , 已经许久没有创业者发表过上述“独特”的言论了 , 如果再考虑到陶建辉的“理想主义”气质 , 人们很容易相信他是个夸夸其谈、志大才疏的人物 , 而忘了陶建辉也曾攻读过天体物理学的博士学位 , :
“我个人更喜欢自己作为物理学家的身份 , 虽然我毕业之后从来没搞过 。 物理学家看世界是高度的抽象 , 手机通讯?其实就麦克斯韦4个方程就全部解释了 。 ”
InfoQ:希望还在计算机前,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章图片
麦克斯韦方程组
如果像观察宇宙天体一样观察陶建辉 , 他所有“怪癖”的本质都前所未有的清晰起来:他的强势是相对的——在客观趋势和规则面前保持弱势 , 又在细节问题上保持强势 。 他的所有“浮夸”理想的背后 , 都有近乎博士论文般的理论支撑 。
他坚决反对理想化的创业:
“做违背潮流的事情 , 很容易让你自己狭隘 , 看不见所有的事情 , 绝对不行 。 这是创业的大忌 , 我告诉你 , 很多人没想明白这一点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