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园」奥古斯丁“时日”思想的两条道路( 五 )


也许上帝只造了一日 , 目的在于使许多所谓的日子因这一日的重复而流逝和穿梭 。 这样 , 是否就无须创造第七日 , 因为一日的第七次重复自然就是第七日?关于光 , 《圣经》有言 , “上帝说 , 要有光 , 就有了光” , 他把光暗分开 , 称光为昼 , 称暗为夜 。 这样 , 上帝就造出了“日” , 它的重复被《圣经》称为第二日 , 随后是第三日 , 直到上帝完善其造物的第六日 。 这样 , 原初造的那一日的第七次重复就被称为第七日 , 即上帝安息的日子 。 因此 , 第七日本身不是一种造物 , 而是同一日重复到来七次——这同一日就是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时造的那一日 。 (29)
随着创世时日被理解为同一日的重复 , 奥古斯丁也改变了对创造的哲学阐释 , 由此明确将同一日的七次再现视为理性造物的认识 。 其中 , 前六次再现是天使理智对上帝造物的六次认识:“上帝使他造的日子向他造的事物呈现六次 , 不过这不是时间段中的更替 , 而是原因方式之下有序的思(ordinatacognitionecausaliter) 。 ”而且 , 那一日“有序的思”不仅存在于前六日中 , 还存在于第七日中;不仅有创造之时的思 , 还有创造之后的思 , 只不过第七日理性造物的认识对象不是创造 , 而是创造的终结:“上帝在第七日歇了这些工 , 就安息了 , 并且乐于让这同一日认识和喜悦他的安息 。 ”(30)这就是奥古斯丁解释时日问题的“认识道路” 。 他在另一个段落中写道:
如果上帝最先造的那一日 , 指的是精神性和理性的造物 , 也就是最高天上的天使和德能 , 那么它就按照某种秩序 , 即认识秩序(ordinescientiae) , 呈现给上帝造的万物 。 按照这种秩序 , 那一日在上帝的圣言中预知将要被造的事物 , 而事物造成后 , 它便在它们自身中认识它们 。 但这并非是不同时段的间隔 , 而是造物序列中的先与后 , 虽然在造物主的作用下万物都是同时造的 。 他造的确实是将要存在的事物 , 但他并非在时间中创造时间性的事物 , 相反 , 时间由于他的创造才得以流逝 。 (31)
认识秩序不是时间秩序 。 因为 , 第一 , 上帝的创造和安息都不在时间之中 , 而是在永恒中同时进行的 。 第二 , 天使对创造和安息的认识也并不真正经历时间的先后延展 , 而是可以同时完成对将要受造之物的“预知”和对已经造成之物的“认识” 。 “天使足以一次同时拥有这三者 , 即昼、晚上和早晨:正如万物是同时造的 , 天使也可以同时在万物藉以被造的、原初且不变的理式中沉思它们(这就是昼) , 在它们自身的自然中认识它们(这就是晚上) , 并从这一较低的认识转而赞美造物主(这就是早晨) 。 ”(32)归根结底 , 前六日的认识秩序是一种因果秩序的先后:“除非先有要被认识的东西 , 否则就不会有认识;而这些要被认识的东西先存在于藉以创造万物的圣言之中 , 然后才存在于已经被造的万物之中 。 ”(33)
进一步考察不难发现 , 在认识秩序的因果序列中 , 受造物的完成要经过双重认识和双重创造 。 首先 , 当上帝说“要有” , 即要造某个东西的时候 , 理性造物便在上帝的圣言中认识即将受造的东西 , 于是那个东西就先在天使的认识中被造了出来 。 这是第一重认识 , 也是第一重创造 , 即上帝在圣言中造出受造之物的形式 。 所谓“事就这样成了” , 说的便是事物在天使的认识中被造成了 。 然后 , 经过第一重认识和创造之后 , 受造物的自然本身才能真正造出来 , 或者说 , 受造物才被造在自身的自然中 , 这就是《圣经》所说的“上帝就造出……” , 即在那个东西自身中造出那个东西 , 这是第二重创造 。 如果说第一重创造是造形式 , 第二重创造便是给质料赋形 , 造出完全赋形的被造物 。 受造物既已造出来 , 天使便对之进行第二重认识 , 从之前在圣言中的第一重认识转到在受造物自然中的再认识 。 如果说前者是就上帝来认识一个东西 , 认识那个东西的形式;后者则是就那个东西来认识那个东西 , 认识赋形后的自然本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