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园」奥古斯丁“时日”思想的两条道路( 二 )
经上没说暗是上帝造的 , 因为上帝造的是形式本身 , 而不是属于虚无的欠缺(privationes) 。 所以 , 万物都是作为工匠的上帝造的(facta) 。 但对于经上所言 , “上帝就把光暗分开了” , 我们要将欠缺理解成上帝安排的(ordinatas) , 否则 , 在上帝统治和掌管的整全中 , 缺失本身就不会有自身的秩序……有些东西上帝既造又安排 , 有些东西上帝只是安排 。 他造且安排正义的人 , 但罪人就其作为罪人而言 , 不是上帝造的 , 而只是上帝安排的 。 他把前者安置在右边 , 把后者安置在左边 。 他命令后者进永火 , 是他们罪有应得的秩序 。 所以 , 形式和自然本身是上帝造并安排的 , 但形式的缺乏和自然的缺失不是上帝造的 , 而只是他安排的 。 ⑥
由这段话可知 , “光”在哲学上被界定为形式 , 而形式的创造正是奥古斯丁创世存在论的根基所在:自然之为自然、存在之为存在 , 主要在于形式的被造和被安排 。 暗的欠缺之所以属于虚无 , 是由于去除形式的欠缺本身是一种反创造的机制 。 不过 , 也正因为有存在论上黑暗的无形式 , 才得以成就世界整体的大美 , 而不只是形式本身的美 , 正如歌中的沉默、画中的阴影对艺术作品的整体秩序是必要的一样 。 上帝既造了单个事物的美 , 更安排出万物的大美 。 ⑦上帝看着他造的每个东西都是好的 , 却唯独在造完万物之后 , 方才“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 。 换句话说 , 包括欠缺在内的世界整体比任何单个的好东西都好 。 奥古斯丁注意到 , 《圣经》之所以没有在造人的时候说“上帝看着人是好的” , 是因为预知人会犯罪 , 人的善会发生欠缺 。 “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这句话出现在创世过程的最后 , 就是为了不仅将上帝造的人本身 , 同时也将人的罪考虑进来;人的罪和其他欠缺一样都是与光分开的黑暗 , 这些黑暗和形式之光一起共同构成了世界整体的美与和谐 。 “对于自然 , 上帝是最好的建造者 , 对于罪 , 上帝是最正义的安排者 。 因此 , 即使事物单独因罪而变得畸形(deformia) , 它们所在的整全也仍然是美的 。 ”⑧
此外 , 昼与夜还关系到受造自然的存在结构 , 及其与非受造自然(上帝)的关系 。 具体言之 , 昼与夜说的都是受造自然的状态 , 前者指受造物的形式 , 后者指它们的欠缺 。 受造物之所以会出现早晨和晚上的双重性 , 是由它们所处的双重关系规定的 , 一是与上帝的关系 , 二是与它们自身的关系:从上帝那里看受造物是形式 , 从受造物自身看则是欠缺 。 ⑨形式与欠缺一体两面 , 共同揭示了受造自然的双重根源 , 即根源于上帝的形式和根源于虚无的欠缺 。 与上帝的关系就是与形式的关系 , 就是受造物的形式化;与自身的关系就是与欠缺的关系 , 就是受造物的虚无化和去形式化 。
受造物内在的欠缺倾向源于“无中生有(creatioexnihilo)”:“就其在自身之中而言 , 受造物可能欠缺 , 因为它们是从虚无中造的;而就其不欠缺而言 , 不是由于它们那无中生有的质料 , 而是由于最高的那位 , 他将它们创造在它们自身的种类和秩序中 。 ”⑩严格来讲 , “无中生有”指的是受造物的质料而非形式 , 但质料不仅不足以阻止受造物的虚无化 , 反而将自身的虚无性带到了受造的自然之中 。 作为最低的存在 , 质料的虚无性恰恰源于它们缺乏一切形式 , 从而是彻底的无形性(informitas) 。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 《未完成的创世记字解》12.36先是将早晨与晚上分别理解为形式与欠缺 , 随后15.51却相当肯定地将其理解为加在质料上的形式和无形式的质料(materiaminformem) 。 就是说 , 12.36认为晚上是欠缺 , 15.51认为晚上是质料 。 表面上 , 后者的理解更符合经文 , 因为“有晚上 , 有早晨”的字面意思是 , “晚上被造了出来 , 早晨被造了出来(factaestvespera , factumestmane)” 。 欠缺 , 就其作为形式的缺乏而言 , 不是上帝造的 , 只属于被安排的秩序;质料却是上帝造的 , 同时属于被造和被安排的秩序 。 问题在于 , 我们是否可以就此认为这两处文本相互矛盾 , 或认为奥古斯丁由于表述不严谨而混淆了欠缺和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