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灭亡前夜,契丹是如何将其攻灭?扶余府起了什么作用?( 二 )


从当时的情况看 , 渤海国上层的王族虽较为腐败 , 但渤海民族的凝聚力并未溃散 。这一点从辽灭渤海之后 , 渤海遗民的反辽斗争就可看出 , 这种反抗至辽亡以前一直未曾停止 , 而且一次比一次激烈 。
扶余府自大彝震时期便成为抵抗契丹最重要的防区 。渤海国前期 , 扶余府主要起到了沟通后突厥汗国的作用 , 后来后突厥汗国灭亡 , 扶余府则成了渤海与契丹交流的重镇 。在渤海中前期 , 渤海与契丹的关系应该还是处于较为良好的情况 , 故有“契丹道”之开辟 。
【】渤海灭亡前夜,契丹是如何将其攻灭?扶余府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拉木伦河流域(笔者摄)
道路以部族名字来命名 , 可见渤海中前期时对与契丹关系的重视 。建国初期的渤海经济与政治实力还相对弱小 , 急需与周边的邻邦搞好关系 。契丹道的开辟之初 , 最大的作用应是保证了与契丹进行经济与文化的往来 , 而“常屯劲兵扞契丹”尚在其次 。后来 , 随着契丹的崛起 , 渤海国上层开始意识到曾经弱小的契丹 , 未来可能会对其政权构成威胁 。此时扶余府的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 , 它从之前与契丹交往的中介逐渐转变为驻守重兵的军事重镇 。
扶余府处于松嫩平原腹地 , 往东则迫近渤海都城上京龙泉府 , 往西可进入科尔沁草原与西拉木伦河流域 。西拉木伦河从西向东一路流向科尔沁草原 , 大致路线经今天的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开鲁县-通辽市 , 西拉木伦河两边是被河流侵蚀的河谷(图4) , 其北靠大兴安岭 , 南邻黄土高原边缘 , 今天的公路与铁路也皆沿西拉木伦河所侵蚀的河谷一路向西 。至科尔沁-松嫩平原一线时已是一马平川(见图5、6) , 几乎无险可守 。
【】渤海灭亡前夜,契丹是如何将其攻灭?扶余府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摄于吉林省松原市
穿过西拉木伦河谷地 , 契丹军队便可长驱直入 , 轻而易举的抵达扶余府附近 , 在没有地形优势的情况下 , 渤海只能靠投入大量兵力来弥补地形所造成的劣势 , 而“常”字出现可以看出 , 渤海长期以来对扶余府军事地位的重视 。
【】渤海灭亡前夜,契丹是如何将其攻灭?扶余府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摄于通辽科尔沁草原(笔者摄)文史君说
渤海国后期 , 扶余府不但是渤海的军事重镇 , 对于渤海国上层统治者而言 , 扶余府的安危更是他们维护自己统治的心理防线 。契丹越商岭攻下扶余府后 , 渤海的“缓冲区”被契丹人所占 , 渤海国上层的心理防线也随之迅速崩溃 。或者说扶余府沦陷 , 是导致渤海国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昫等:《旧唐书》[M] , 中华书局点校本 , 1975年 。
[2] 欧阳修:《新唐书》[M] , 中华书局点校本 , 1974年 。
[3] 脱脱:《辽史》[M] , 中华书局点校本 , 2016年 。
[4] 孙进己:《东北历史地理》[M]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013年 。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渤海灭亡前夜,契丹是如何将其攻灭?扶余府起了什么作用?】本文所用图片 , 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 , 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 , 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