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原创 秦王政如何处置李信——李信率20万秦军伐楚,遭遇秦国少有的惨败

北京联盟_原题是:秦王政如何处置李信——李信率20万秦军伐楚 , 遭遇秦国少有的惨败
秦王政二十年 , 燕国太子姬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未遂 。险些遇害的秦王 , 目眩良久 , 心空阴翳 。虽然荆轲已在宫殿内被乱剑杀死 , 但秦王仍觉得胸有块垒 , 气闷于心 , 不仅对荆轲的尸体施以车裂 , 而且命令大将王翦统领秦军进攻燕国 , 追杀幕后指使者姬丹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 , 青年将军李信率领数千轻骑兵 , 冲锋陷阵 , 穷追猛打姬丹军队 , 最终逼迫燕王喜杀死太子姬丹 , 李信取姬丹首级呈与秦王 , 秦王以为李信神勇 , 备加赏识 。
「秦国」原创 秦王政如何处置李信——李信率20万秦军伐楚,遭遇秦国少有的惨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秦王政在秦军攻克燕国上都蓟城后 , 开始筹划进攻楚国的军事计划 。在廷议中 , 秦王与诸位大臣、将军、博士纵论亡楚大计 。每临大事 , 召开朝廷会议 , 是秦国的传统 , 与会者应该都是大人物和博士之流 。李信这位后起之秀能在廷议上占有一席 , 可见秦王对李信的器重 。想必在廷议之前 , 秦王对领军伐楚的统帅人选就有谱了 , 李信很可能就是排名靠前的人选 。故在廷议中 , 秦王特意首先问李信:“寡人欲伐楚 , 以李将军的气度 , 需要动用多少军队?”李信年轻气盛 , 锋芒毕露 , 当即表示:“只需二十万 。”秦王颔首不语 。又问王翦:“王老将军您看呢?”王翦经过盘算思考 , 慎言道:“非六十万不可!”秦王当即嘲笑王翦说:“将军年纪大了 , 怎么变得如此胆怯!”秦王认为王翦怯弱而李信壮勇 , 遂任命李信为大将军、蒙武为副将 , 统领二十万秦军进攻楚国 。
李信似乎缺少历练 , 有轻敌之嫌 , 但也不是没有胜算 。兵以诈立和胜以奇速 , 是孙子兵法之要义 。如果有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大将军 , 统领一支经过精挑细选组成的二十万人的精锐军团 , 在战争中 , 将军精巧用兵 , 士兵蹈厉奋发 , 一举灭楚应该有把握 。
秦军本来就是虎狼之师 , 精挑细选出的秦军那就是生翼猛虎 , 必所向披靡 。楚国虽是除秦国外的第一强国 , 但军事实力远逊于秦国 , 楚考烈王和春申君曾主导五国合纵伐秦 , 刚刚攻至函谷关 , 秦国军队一反攻 , 五国联军立即溃散;李信伐楚之前 , 秦军曾试探性打击楚国边境部队 , 结果证明楚军战斗力确实不强 。这些都是秦王和李信对二十万秦军灭楚满怀信心的理由 。
秦王和李信都是有英雄主义情结的血气方刚的青年 , 在思想交流中很容易擦出敢为人先的激情的火花 。王翦要用六十万军队 , 那应该是秦国可动员的全部兵力 , 这样庞大的军队必然内含为数不少的刚刚放下农具或笔杆又拿起兵戈的新兵以及驾战车、服杂役、供军需者 , 谈不上是精兵 。不过 , 在冷兵器时代 , 一般而言 , 寡不敌众 , 是势所必然 。由此可见 , 老谋深算的王将军所言不无道理 。但军事家往往只考虑战争全局 , 不及其他 , 而政治家不仅要考虑战争全局 , 而且还要考虑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在内的国家全局 。秦王自有秦王的考量 , 战争就是烧钱 , 投入的兵力越多 , 烧钱就越多 , 国家实力消耗的就越大 , 尽可能地做到低扰动、少消耗、速战速胜 , 是兴兵的原则 , 能用二十万军队解决问题 , 决不用六十万军队 。
孙子说:凡兴兵十万 , 征战千里 , 百姓的耗费 , 国家的开支 , 每天都要花费千金 , 前后方动乱不安 , 戍卒疲惫地在路上奔波 , 不能从事正常生产的有七十万家 。那么 , 兴兵六十万 , 该有多少不能操事的家庭呀!而且孙子又说:在战争中 , 不是投入的兵力越多越好 , 只要主帅不轻易冒进 , 集中优势兵力 , 准确掌握敌情 , 善于使将用兵 , 就足以取胜了 。这是秦王肯定李信而否定王翦的又一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