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王宏斌:林则徐关于“银贵钱贱”的认识与困惑( 三 )


针对“洋钱”流通引起的问题 , 林则徐曾先后提出三项建议:第一项建议是“稍示限制”的截流之法 。 “此时抑价固多窒碍 , 究宜设法以截其流 , 只得于听从民便之中稍示限制 。 嗣后 , 商民日用洋钱 , 其易钱多寡之数虽不必官为定价 , 致涉纷更 , 而成色之高低 , 戥平之轻重 , 应令悉照纹银为准 , 不得以色低平短之洋钱反浮于足纹之上 。 如此则洋钱与纹银价值尚不致过于轩轾 , 而其捶烂剪碎者尤不敢辗转流行 , 或亦截流之一道也 。 ”[2](江苏奏稿卷1P18)在中国尚无银铸币的情况下 , 既不便限制商业使用“洋钱” , 又着意防范银元非法套利等流弊的发生 。 这一方法应该说是正确的 。 这个建议后来得到道光皇帝的批准 。 谕令:“洋钱行用内地既非始自近年 , 势难骤禁 , 要当于听民便之中 , 示以限制其价值 , 一以纹银为准 , 不得浮于纹银 , 庶不致愈行愈广 。 ”[2](江苏奏稿卷8P15)
古籍@王宏斌:林则徐关于“银贵钱贱”的认识与困惑
文章图片
第二项建议是铸造五钱重的银币 。 林则徐陈述老年商人的意见说:“欲抑洋钱 , 莫如官局先铸银钱 。 每一枚以纹银五钱为准 , 轮廓肉好 , 悉照制钱之式 , 一面用清文铸其局名 , 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 。 暂将官局铜钱停卯 , 改铸此钱 , 其经费比铸铜钱省至十倍 。 先于兵饷搭放 , 使民间流通使用 , 即照纹银时价兑换 , 而藩库之耗羡、杂款亦准以此上兑 , 计银钱两枚即合纹银一两 , 与耗银倾成小锞者 , 不甚参差 , 库中收放 , 并无失体 。 盖推广制钱之式以为银钱 , 期于便民利用 , 并非仿洋钱而为之也……初行之时 , 洋钱并不必禁 。 俟试行数月 , 察看民间乐用此钱 , 再为斟酌定制 。 似此逐渐改移 , 不致遽形亏折 。 ”[2](江苏奏稿卷1P17)陈述完商人们的这些意见 , 林则徐、陶澍非常谨慎地建议说:“臣等察听此言 ,
——
①“苏松一带 , 洋钱每元概换至曹(漕)纹八钱一二分以上 , 较比三四年前每元价值实已抬高一钱 , 即兑换制钱 , 亦比纹银多至一百文” , 林则徐:《漕费禁给洋钱折》 , 《林文忠公政书》江苏奏稿卷8 , 光绪二年福州林氏刊本 , 第15页 。
似属有理 。 然钱法攸关 , 理宜上出圣裁 , 非臣下所敢轻议 。 故商民虽有此论 , 臣等不敢据以请行 。 ”[2](江苏奏稿卷1P17)
古籍@王宏斌:林则徐关于“银贵钱贱”的认识与困惑
文章图片
陶澍和林则徐的这项建议是完全正确的 。 白银采取铸币形态不仅有利于改变当时货币市场上的落后、紊乱状况 , 而且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完全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 但是 , 道光皇帝不懂这个道理 , 从维护传统钱法出发 , 拒绝采纳 , 谕旨以非常严厉的语气驳斥了陶澍和林则徐的建议 , “官局议请改铸银钱 , 太变成法 , 不成事体 。 且洋钱方禁之不暇 , 岂有内地亦铸银钱之理耶?”[9](卷235)
现在的问题是 , 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内是否进行过银币铸造的尝试 。 按照郑观应的说法 , 林则徐曾经制造过“七钱三分”重的银饼 , 因发行不成功而失败 。 他说:“道光中 , 言官陈洋钱之害 , 廷旨饬筹平准之法 。 时侯官林文忠公抚江苏 , 见民间洋价日增 , 遂铸七钱三分银饼以代之 。 初亦甚便于用 , 未几而伪者、低者日出 , 遂使美意良法废而不行 。 ”[5](P192——193)
古籍@王宏斌:林则徐关于“银贵钱贱”的认识与困惑
文章图片
笔者认为这一资料不可信 , 主要理由有三:第一 , 郑观应所说缺乏原始资料根据 , 《铸银》一文最早刊于《易言》20篇本 , 作于1875年前后 , 上距林则徐在江苏任巡抚已有40余年 , 在没有资料来源情况下 , 无以凭信 。 第二 , 像铸造银币这种关系国家政典之类的大事 , 在没有得到皇帝亲自批准情况下 , 任何官员都不敢冒着杀头的危险 , 跨越这一步 。 以林则徐的一贯谨慎作风和政治精明 , 他绝对不敢冒着欺君的罪名 , 擅自发行“七钱三分”重的银币 。 尤其是谕旨以非常严厉的语气明确驳斥其建议之后 , 这对于陶澍、林则徐等人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 依照君主专制制度政治常识判断 , 我们认为林则徐等人绝对不敢冒险进行这种尝试 。 即使林则徐个人有这种想法 , 他也不敢擅自行动 。 因为 , 上有两江总督 , 下有藩、臬二司 。 此类大政方针需要他们相互配合支持 , 不是任何个人的行动 。 第三 , 按照陶澍和林则徐的设想 , 他们建议铸造的银币应当与纹银相辅而行 , 重量为五钱 , 形状类似于铜钱 , 即圆形方孔 , 一面为满文 , 一面为汉文 。 而郑观应所说的银币重量为七钱三分 , 形状为圆饼 , 这与林则徐等人的设想差距太大 。 更何况现在没有任何实物能够证实林则徐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