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大陆」青藏高原究竟有多重要?( 三 )


青藏高原的迅速崛起也对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产生了有利于中国的影响 。 横亘于南部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 , 使中国西南边界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板块形成极为巨大的海拔落差 , 在两千余里的中印边界上形成一道印度无法越过遑论大规模北上的巨大屏障 。
如果没有这道屏障 , 公元前4世纪从希腊半岛东来的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年—前323年)的远征就不会在印度河停止 , 公元7世纪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大军远征的方向可能就不会是当时还很贫穷的欧洲查理曼帝国 , 而是已十分富饶的东方大唐帝国——事实上它已被高仙芝大军阻挡在大唐西境之外 。
当年打到印度河边的亚历山大大帝(the Alexander the Great , 356—323 BC) , 如果没有这道天然屏障 , 那今天中国云南文化中可能就会有希腊文化的色彩 。
4
青藏高原这种北缓南陡的地形使西藏地区与中国中原政权发生天然联系而不与南面的南亚次大陆国家联系遑论冲突 , 这使西藏天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 同时还使中国在不需要巨大国防投入的条件下在西南方向天然获得了居高临下的地缘优势 。
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 , 东起唐古拉山以西的杂美山 , 与那曲地区相连;东南与冈底斯山中段的日喀则市仲巴、萨嘎、昂仁县接壤;北倚昆仑山脉南麓 , 与新疆喀什、和田地区相邻;西南连接喜马拉雅山西段 , 与克什米尔及印度、尼泊尔毗邻 。
在巴基斯坦和缅甸从英印统治下获得独立后 , 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从地理上反倒有了和平的保证 。 纵观两千多年中国版图 , 其伸缩变化最小的就是西南中印边境 , 究其因 , 非不为也 , 实不能也:北面下去不可继 , 南面上来不可守 。 正因此 , 当年走向印度河上游的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都放弃了进入印度的计划 。
最能够说明中印之间这种因地理环境造成的和平交往规律的案例 , 是崛起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 。 该王朝历时200余年 , 其统治范围最广时西起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与大食(即兴起于西南亚地区的阿拉伯帝国)接壤 , 东至现今甘肃省陇山、四川盆地西缘 , 北起天山山脉以南、居延海 , 南至青藏高原南麓与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000多米)与天竺(今南亚次大陆)接壤 。
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并迅速向北扩张的吐蕃王朝 , 曾强大到几乎可以和中原唐王朝“谈婚论嫁” , 即使如此 , 吐蕃王朝的边疆也“不从这个根据地向南方的印度发展” , 而是“越过他们领土中最荒凉、最困难的漫漫地区 , 向中国西部及中亚发展” , 同期吐蕃王朝的南境也没有受到南方印度的侵略;与中国西域相反 , 此间中印之间留下更多的并不是冲突 , 而是唐玄奘西去天竺国取经的和平佳话 。
对此 , 拉铁摩尔解释得比较有力 , 他说“在西藏地区 , 山岭代替了长城”;麦金德对西藏的地缘政治优势看得清楚 , 他说:
印度、蛮子(或中国南部)一度受到举世无双的西藏屏障的保护;这一屏障的功效 , 除掉撒哈拉沙漠和极地冰块以外 , 在世界上或许是无与伦比的 。
【「南亚次大陆」青藏高原究竟有多重要?】如果说西藏与印度之间有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长城” , 那么 , 西藏的稳定则与整个西域从而与整个中国的全局稳定——通过北面的南疆和东面的川康地区——有着重大的联动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