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史书里的文明历史拼图( 四 )


在后室西侧木椁外墓底坑壁上 , 发现一处封藏的暗格 , 内置一长方形木箱 , 箱内端放一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鎏金王冠和一件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 , 木箱下铺有粮食种子 。鎏金王冠前后各饰一对翼龙 , 两侧各饰一立凤 , 后侧护颈饰双狮 , 周身镶嵌绿松石、蓝宝石、玻璃珠等 , 冠前檐缀以珍珠冕旒 。供奉和珍藏的意味突出 , 可见是墓主人最为珍视的、兼具神圣性的重要物品 。鋬指金杯有四曲杯体和方形圈足 , 装饰富丽 , 技艺精湛 , 融合唐朝、中亚和吐蕃之风于一体 , 以往出土的同类器物中无出其右者 。
泉沟一号墓在几个方面的“首次”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一、该墓葬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吐蕃时期壁画墓 。壁画墓在汉文化区非常流行 , 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 , 尤其是吐蕃统治时期 , 并不流行这类墓葬装饰形式 , 显示了该墓葬的与众不同之处 。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影响 , 图像内容又兼具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特色 ,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
二、彩绘漆棺也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独特葬具装饰形式 。青海地区多见彩绘木棺 , 而中原内地多见无彩绘的漆棺 , 彩绘漆棺则显示了两个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 。
三、尤其重要的是 , 墓葬内设置密封的暗格 ,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考古史上 , 都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先例 。鎏金王冠的出土 , 显示墓主人曾经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 。迄今为止 , 中国境内历代王冠极少出土 , 且大多被盗扰严重或保存极差难以复原 。墓葬内暗格的独特设置保护了该王冠 , 在考古队打开时 , 王冠依然保持着被放入时的样子 。
[]不在史书里的文明历史拼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吴壁遗址木炭窑
据介绍 , 根据出土物特征和壁画内容风格 , 可以推测该墓葬为吐蕃时期 , 碳14测年显示公元700年前后 。这个时期吐蕃已经占领了青海地区 , 并以此为大本营 , 与唐朝在临近的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展开激烈角逐 。不同文化的输入 , 对于青海地区多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该墓葬的发现 , 对于探讨古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胡春萌)
[责编:张义文]#遗址#考古#春秋
泉沟一号墓暗格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 , 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塬上 , 南距中条山约6公里 。中条山从古至今 , 一直是铜矿产地 。
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于本世纪初在运城盆地开展区域系统调查时发现该遗址 。2018年3月 , 在多次勘察的基础上 , 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 , 对西吴壁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 , 发现大量二里头、二里冈时期的冶铜遗存 , 二里头、二里冈文化期大约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 。2019年春秋两季 , 联合考古队继续在西吴壁遗址开展考古勘察与发掘工作 。
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介绍:发掘工作除继续清理2018年未完成部分外 , 又在遗址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新增发掘面积达700余平方米 , 获得大量龙山、二里头、二里冈及周、宋等时期的遗迹与遗物 , 其中以二里头、二里冈期冶铜遗存最为重要 。通过踏查、铲刮剖面、钻探等手段 , 了解到遗址二里头、二里冈期遗存分布面积约70万平方米;中心区位于遗址东部 , 面积约40万平方米 , 包括偏北的居址、墓葬区 , 以及中部偏南、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 。
此外 , 二里头、二里冈期陶器文化面貌分别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或东下冯文化)、早商文化东下冯类型相似 。石器多为锤、杵、砧等 , 大部分可见明显的使用痕迹 , 其中一些沾染铜锈 , 多属冶铜工具;在二里头、二里冈期灰坑中还发现了用于铸造小型工具的残陶范、残石范 , 说明西吴壁遗址除冶铜外 , 还可铸造一些工具 。在二里冈期的灰坑中发现仿铜陶礼器、磨制石磬等级别较高的遗物 , 指示遗址在二里冈期具有较高的等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