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二流作品:为什么《封神演义》难登大雅之堂却无比重要?

文 |郭晔旻
《封神演义》自从问世之后 , 对其的批评之声便不绝于耳 。明清之际的褚人获(约1635-1719年)就声称 , 像《封神演义》这种充斥“怪、力、乱、神”的作品 , 只能用来“以之消长夏、杜睡魔而已” , 也就是将其看作如今所说的“厕所读物” 。现代文学家聂绀弩(1903-1986年)更加直言不讳:“《封神榜》这部书,一向没有登过大雅之堂 。字句粗陋,章法呆板,结构草率不说;把许多后来才有的人物、姓氏、军用器具、文章体裁……都扯到商周时代去,实在值不得博雅君子们底一笑 。”
有趣的是 , 纵然《封神演义》不登大雅之堂 , 评论家几乎置之不理 , 但它还是流传了几百年之久 , 始终属于畅销书之列 。书中大量神魔斗法情节的创作手法更是直接影响了清代小说的创作 。如清代中都逸叟编次的《征西说唐三传》 , 题材虽然是源自《西游记》 , 但书中神魔两方争斗 , 大批神仙参战 , 各持法宝 , 较量法术 。法宝诸如穿云箭、摄魂铃、捆仙绳、钻天帽、迷魂砂 。恶阵像是诛仙阵、烈焰阵 , 不胜枚举 。其写法模仿自《封神演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
不仅如此 , 《封神演义》先是搜罗了从神话开始的包括巫术迷信、神仙道术、儒释道三教等诸多神灵怪异 , 构建起了小说中的神仙谱系 。反过来 , 这一谱系随着《封神演义》的广泛流传 , 重建了中国民间对于神灵的信仰 。
@深入人心的二流作品:为什么《封神演义》难登大雅之堂却无比重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一玄坛元帅赵公明像》 , 明
财神赵公明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在东晋时期干宝的神怪小说《搜神记》里 , 第一次出现了“赵公明”的记述 。这本书的“五瘟使者”条说 , “此是五方力士 , 在天为五鬼 , 在地为五瘟使者 。春瘟张元伯 , 夏瘟刘元达 , 秋瘟赵公明 , 冬瘟钟仕贵 , 总管中瘟史文业 。”也就是说 , 赵公明最初的形象是一个“瘟神” 。大概也是因为《搜神记》里的赵公明是位有人情味、讲道理的“瘟神” , 与草菅人命的传统印象相去甚远 , 在后世的演化里 , 他的形象越来越好 。到明朝初年 , 王进在《琅琊金石辑注》里说:“财神者 , 姓赵名朗 , 字公明 , 琅琊古来有之” , 毫无隐晦地指出赵公明即是财神 。明代正是赵公明扶正为“财神”的关键时期 。《封神演义》在其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赵公明在书中其实也是个反面人物 。但在大结局的“封神榜”里 , 赵公明却全脱“瘟神”之职 , 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 , 麾下统帅四小财神 , 由此道教体系中的首席财神之位也就非赵公明莫属了 。同样也在因为《封神演义》中有所体现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潮 , 竟使得赵公明也被佛教吸收进去 , 被如来佛祖封为“玄坛菩萨” 。这也是民间社会中“财神”又普遍称为“财神菩萨”的由来 。譬如今天的浙江杭州北高峰山顶有灵顺寺 , 寺外是财缘阁 , 卖的香号称“天下第一财神香” , 寺内主殿匾额是“财神真灵” , 主供尚是西天如来佛祖 , 左侧却俨然端坐着土生财神赵公明!
除了这位如今人见人爱的“曼尼(Money)大神”赵公明 , 另一些民间信仰同样可以寻到《封神演义》的源头 。比如人们贴“姜子牙在此 , 诸神回避”纸条祈求盖房稳妥、生活安定 。拜“财神爷”赵公明 , 目的为了发财致富 。拜“三霄娘娘”则是为了“多子多福” 。“至于三头八臂的哪吒、八九玄功的杨戬们的英勇的战绩 , 就是不认识字 , 没有直接看过这书的乡下放牛的砍柴的人们 , 也背得出一两套来……”
正因如此 , 聂绀弩也不得不承认 , 《封神演义》“在中国旧社会里面 , 占着它确乎不拔的支配地位” 。就小说地位而言 , 《封神演义》或许难成经典 , 但就后世影响而论 , 《封神演义》却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这本书的真实价值因此变得难以“盖棺论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