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到底有没有精神病?答案细思极恐
1
“流浪大师”引发的流量狂欢持续延烧 , 对“流浪大师”的各种不同看法也随之浮出水面 。主要两点:一是 , 外表油腻、言谈油菜的流浪大叔到底够不够得上大师的刻度?二是 , 这位“流浪大师”到底是不是精神病?关于第一点 , 笑哥在上一篇帖子《《“流浪大师”和看客:一边是伪真诚 , 一边是伪感动》中提到过 。 我认为 , 他离大师只差1公里 , 但这是攀登珠峰最后登顶的1公里 , 不是饭后公园闲庭信步的1公里 。当然 , 你也可以认为他就是大师 。 无所谓对错 , 因为大师本来就没有国际认证和ISO标准 。 莎士比亚不就说过:一千个吃瓜群众 , 就有一千个流浪大师 。今天想重点说说第二点 , “流浪大师”到底有没有精神病?在网上 , 很多瓜友提出了这个问题 。 一些人把他归类为孔乙己式的读书人 , 还有一部分激进者走得更远 , 认为他就是确凿无疑的精神病 。20多年前 , 他的单位同事和领导也是这么认为的 , 所以他被病休了 。不管怎么说 , 这是一个有分析价值的个案 , 不仅因为他红得发指 , 也因为他另类的人生经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档事 。2
概括来说 , “流浪大师”沈巍的生活里 , 只有两个重心 , 就是马不停蹄地捡垃圾和手不释卷地看书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 , 曾经的公务员 , 沦落到头发垢成方便面 , 衣服比抹桌布还“富饶” , 长年流落街头居无定所的地步 , 肯定不能说是正常状态 。而且呢 , 虽然很多流浪者背后都有社会原因 , 但这位流浪大叔的处境还真没法过多地归咎于社会 。因为 , 除了被视为精神病下岗病休一事尚属被动之外 , 其他结果几乎都是他的主动选择 。 如把捡来的垃圾带回家导致邻居和房东的驱逐;明明有十多万存款另加每月两千多工资 , 却偏偏喜欢蓬头垢面破衣邋遢;还有就是 , 除了捡垃圾之外 , 一个大学生却再也没有考虑过其他任何的谋生可能性 。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 。 在并非生活所迫 , 又不为追求秋香的情况下 , 沈先生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生活弄得比卖身葬父的唐伯虎还惨呢?
3
排除他有逐臭之癖 , 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他对童年生活模式的主动回归 。 这种回归 , 他不以为苦 , 反而乐在其中 。透过他的叙述可知 , 由于父亲对他管教甚严 , 不许他看各种历史“杂书” , 令他在童年就有过捡垃圾卖钱买书并躲着阅读的经历 。这导致他参加工作后 , 在单位看到有价值的垃圾便抑制不住回收的冲动 , 并因此而被病休 。 再往后 , 他的谋生方式也从来没有跳出过捡垃圾的华山之路 。可以断言 , 之所以他一生都在重复童年的行为模式 , 就是因为他的心理一直禁锢在童年 , 生活习惯也固化在童年 , 因而终生成为童年的囚徒 。为什么许多老年人爱捡垃圾 , 而且越老越爱捡?乃是因为大脑退化到更接近童年的状态后 , 从小养成的节俭模式被进一步强化放大 。流浪大叔沈巍当然不是大脑退化 , 他是在行为模式这方面从来就没有长大过 , 一直停靠在童年阶段 。“流浪大师”到底有没有精神病?答案细思极恐。4
另外 , 由于父亲像上帝般包办了他的一切人生选择 , 包括上大学时读他并不喜欢的审计专业 。 这也使得他习惯了被安排 , 不懂自己做规划 。 除了重复童年的看书和捡垃圾两大行为 , 再也没有别的自主规划能力 。所以 , 尽管他也想做政治家、想当官 , 也希望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 , 而以他的大学学历和博览群书 , 却在下岗后长达26年的时间里 , 完全不去为自己的愿望播种 。按说 , 再严重的拖延症 , 在这么漫长的时间跨度里 , 也总会为自己的愿望多少做些什么 。 但他却似乎陷入了一种严重的心理瘫痪 , 除了在脑内小剧场里不断责怪父亲害他选错了专业以及幻想当官、到成都过杜甫式的忧国忧民生活外 , 再无任何现实的努力 。如果说他是因为酷爱读书而不工作 , 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 , 那每天捡垃圾一样要花费时间啊 。 难道把时间花在捡垃圾上 , 就一定比做一份工作更有价值?(所谓价值观驱动使他宁愿捡垃圾而不工作 , 后面再分析 。 )可见 ,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心无力 。当然 , 心力不足即使严重到心理瘫痪的程度 , 也算不上精神病 , 至多是一种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 , 但 , 必然对人生造成莫大影响 。5
由于无力跳出童年行为模式 , 以改变自己并不理想的人生境遇 , 于是在潜意识里 , 流浪大叔选择将自我行为合理化 。他把自己捡垃圾的行为定义为率先实践垃圾分类的价值观召唤 。在我看来 , 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所有的拾荒者都会做垃圾分类 , 把塑料瓶踩瘪 , 把纸箱折叠 , 再分别码放 , 积攒够了再一次性卖掉 。 因为不同类别不同价格 , 不分类就没法卖 。从这个角度说 , 所有的捡荒者都在理念上跟他并驾齐驱 , 毫无二致 。也许有人会说 , 但他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是价值观驱动才去做这件事的啊 。笑哥认为 , 这恰恰是他自我行为合理化的方式:无力改变自己业己板固的行为模式 , 就把这种行为通过价值观的加持予以合理化 。如果真是出于价值观驱动 , 那么 , 利用业余时间上街做垃圾分类的科普宣传 , 或者写文章呼吁垃圾分类等等 , 都远比自己穿成乞丐 , 终日与垃圾为伍 , 还把垃圾堆放在公共区域更有意义 。真正的垃圾分类靠的是对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推动 , 而不是大家都去把垃圾捡回来 , 再分类去卖 。6
推荐阅读
- 『违章者』举报违章成“摇钱树”,半月收入过万,到底该不该支持?
- 『辽沈晚报游天下』差点上天!小伙放24米风筝火了,网友:到底是人放风筝还是风筝放人?
- [冷酷无情0308]66岁老人男扮女装16年, 终日浓妆艳抹扎辫子, 他这么做到底是为啥
- 【阜阳公众网】密密麻麻!阜阳一村民家爬满小黑虫,到底是啥?
- 『滴滴』当滴滴拼车遇上公交车,到底符不符合实际呢?
- 『直播绍兴』到涉案车辆停车场取车,被要求缴费320元!到底合不合理?
- 就业时报社:签约要注意这些细节
- 「长沙周边那些事」湖北到贵州迎来黄金高铁,时速350,途经9站,有没有路过你家?
- #河北公安#一天到晚不回家,警察到底在忙什么?
- 「城市漫游计划」都说北京大,北京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