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这,才是真正的牛B

萨斯是一个很“友好”的病毒 , 一旦感染就立即出现症状 , 让医疗机构可以马上将感染者从人群中拣出来进行治疗 , 就可以终止病毒携带者对社会的影响 , 所以它只流行一季就结束了 。如松:这,才是真正的牛B
但新冠病毒是十分狡猾的病毒 , 一点不“友好” , 潜伏期可以从几天到二三十天 , 很多携带者在潜伏期内没有症状 , 这就导致将感染者检出来的难度加大 , 即只能拣出来一部分(还会在社会上存留一部分) 。 同时 , 基于任何检测手段都是有误差的 , 中国的感染者有数万 , 韩国、意大利和伊朗的感染者也已经在一万左右 , 还有很多其它国家都是千例以上 , 即便只考虑检测误差导致的遗漏 , 人数都很大 。 还有 , 部分出院患者依旧携带有新冠病毒 。这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有很多病毒携带者会长期在社会上工作、生活 , 延续病毒的传染链 。当这些遗漏携带者不断感染其它人群之后 , 就会导致病毒的二次爆发(实际就是二次分拣的过程) 。 也就意味着在疫苗开始大规模商用之前 , 人类不可能战胜新冠病毒 。 如果病毒不断变异 , 就变成根本不可能 。对于新冠病毒 , 未来只有两种方式做为结尾:第一 , 疫苗大规模商用之后所有人均进行疫苗注射;第二 , 病毒衰减失去感染能力 , 也就是说病毒放过人类 。部分病毒学家寄托于夏季到来让病毒的影响转弱 , 但这种寄托并无理论依据 。 首先是这个病毒传播的速度太快 , 现在巴西等南美国家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病例 , 即便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进入夏季、病毒流行转弱之后 , 巴西等南半球的国家就会进入冬季 , 就是病毒爆发的气候模式 , 当来年南半球进入春季的时候 , 北半球开始转冷 , 南半球的病毒携带者就会将病毒带回北半球 , 继续传染链 。 其次 , 病毒在夏季只是不活跃 , 并不意味着消亡 , 越过夏季之后 , 病毒会再次活跃 。 最后 , 从现在来看 , 新冠病毒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地区还是在温度低的地区都有传播 , 北半球夏季气温升高之后是否可以有效限制病毒传播还是变数 。所以 ,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6日在日内瓦表示 , 尚无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 , 当前各国应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从个人意见来说 , 现在进行的病毒爆发应该只是前哨战 , 根据以往的规律 , 现在必须考虑二次爆发的情形:第一 , 一般的规律来说 , 二次爆发涉及的人群更广 , 致死率更高 。例如 ,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 , 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 , 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 , 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 , 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 至1920年春季逐渐神秘地消失 , 病毒放过了人类 。1957年2月 , 贵州西部出现H2N2传播 , 开始爆发“亚洲流感” 。 3月份即流行全国 , 4月之后就流行到了香港和日本、东南亚 , 接着传到印度、伊朗、也门、希腊、瑞典、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 , 5月和6月 , 流感传播到美国、澳大利亚和南美洲 。 9月初 , 再度传回日本和北美等地 , 然后又向世界很多地方传播 。 这是人类自1918年“西班牙流感”后受到第二次极严重的流感威胁 , 世界卫生组织称 , 全球共有200万人死于这场流感 , 主要是城镇居民 。1957年12月 , 亚洲流感第二波又向中国大陆袭来 , 一直持续到1958年 , 流感才在中国大陆消失(但在世界的局部地区依旧还存在) 。亚洲流感的致死率平均为0.67% , 第二次传播时的致死率也高于第一次 。第二 , 二次爆发时 , 经济上的威胁才真正到来 。次贷危机之后 , 各国央行都在通过印钞以给政府、企业和家庭加债务以挽救经济 , 这就导致全社会的债务高企 , 在此就不再罗列那些天文数字 。 当疫情爆发之后 , 全社会的工业品需求就会下滑 , 但基于企业也有自己的现金流管理措施 , 在病毒流行的第一阶段 , 很多企业尤其是国际企业(它们有严格的现金流管理程序)还可以勉强应对 。 但一旦在半年多以后出现二次爆发 , 需求就会加速下跌 , 企业已经绷紧的资金链就会集中断裂 , 进而导致政府的财政收入下滑、失业上升又导致家庭收入下滑 , 就会导致政府和家庭的资金链同时断裂 。二次爆发的致死率上升 , 资金链集中断裂 , 全社会就会进入深度萧条 。从资本市场的节奏来说 , 股市最先受到流动性的影响而下跌 , 收缩全社会的流动性 , 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到之后就会进一步冲击楼市 , 而楼市的下跌就会导致全社会的资金链断裂 。 而病毒的二次爆发很可能就成为压垮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便没有病毒的二次爆发 , 楼市泡沫也会紧随股市而破裂 , 但病毒的二次爆发会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更迅速更猛烈) 。所以 , 一旦出现病毒的二次或三次爆发 , 带来的结局是十分严峻的 , 为了缓解国家、企业、家庭的债务压力 , 只能进行货币价值大幅度重置 , 这实际就是1929年大萧条之后罗斯福所作的事情 , 1934年1月罗斯福将1美元的含金量从1.50466克调整为0.888671克 , 美元贬值幅度是41% , 这就是当时货币价值重置的幅度 。 未来货币价值重置的幅度会远远高于这个比例 , 而且不是一次性贬值 , 而是长时间不断的连续贬值 。 各个国家贬值的情形也会不同 ,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价值会重置到零的水平(即换币 , 或多次换币) 。应对这种病毒带来的危机 , 即要考虑首次爆发 , 更要考虑二次三次、致死率更高的爆发 , 只有采取两种办法才是比较合理的:第一种是以色列为代表 , 将病毒彻底御国门之外;第二种是 , 如果不能将病毒御国门之外 , 就只有英国的做法是最合理的 。 尽快让本国社区形成抗体人群(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护弱者降低损失) , 才能有效抵御首次之后的、问题更严重的病毒爆发 , 降低国家的整体风险 。 对于主要国家来说 , 对于这种公众事件的处理英国依旧首屈一指 , 这才是真的牛B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