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之缪

“看不见的手”之缪。“看不见的手①”之缪文/俗士
“整个理论大厦”都已“坍塌” 。 ——原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 即《国富论》的第四卷 , 第四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因此 , 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 , 从而引导那种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 , 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劳动 。 的确 , 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 , 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 。 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 , 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 , 他这样做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 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 , 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 , 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 。 ”这也是《国富论》这部巨著中唯一一次提到“看不见的手”的地方 。 我想 , 在一部巨作中只提过一次的词汇、概念等无论如何成不了这部巨著的重要内容 。 正如百度百科·看不见的手词条中所说“众所周知 , 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 , 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 , 这不是经济学思想 , 更不是理论 , 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 。 ”鉴于当时的条件 , 及“看不见的手”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都出现在比较靠后这一情况 , 我猜想(纯属个人猜想 , 没有依据)它极有可能是亚当·斯密为其著作打的补丁 , 目的是掩盖某个漏洞或者让自己的学说更符合逻辑 , 又不影响其著作的原有的结构、逻辑和论述风格 , 毕竟以当时的条件写一本书是非常辛苦的事 , 一旦发现有漏洞或感到说服力不足 , 修改太艰难 , 用这种打补丁的方式最简单方便且机巧而不留痕迹 。 然而 , 世事弄人 , 在“看不见的手”问世至今的243年时间 , 它不仅以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被广泛认可 , 甚至还成了很多人的信仰和反击批评者的大杀器 。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 更可怕的是 , “看不见的手”让自私自利者有了一件道德的外衣 , 因而他们可以冠冕堂皇的追逐利益而无视道德 。 因为“看不见的手”告诉人们出于自利的行为可以导致并非他本意的善的结果 。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 , 亚当·斯密(Adam Smith)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 , 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 。 前不久 , 看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写的《经济学家怎么错的这么离谱?》文章 , 他把经济学家犯的第一个错误归结为“误以美为真” 。 他说:“在我看来 , 经济学家这个行当之所以误入歧途 , 原因在于经济学家们总体来说错误地用漂亮的数学模型所装饰的美代替了对真的追求 。 ”是啊 , “误以美为真” 。 一语中的!现在想来 , 经济学家集体犯“误以美为真”这一错误由来已久 , 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他的“看不见的手” , 可以说 , 自经济学奠基至今 , 经济学家们一直陷于这一错误之中 。 究其原因无外乎“看不见的手”所具有的玄妙之美容易让人着迷而误以为那就是真的 。 ——由于人们因自身局限而无法解释经济活动中的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 , 玄妙的“看不见的手”恰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自圆其说的解释 。 并且 , 它也迎合了人们思维能力不足又急于找到答案的心态 , 其被视为真理被推崇就在情理之中 。 除了经济学家集体犯了“误以美为真”的错误外 , 我认为“看不见的手”本身也是一个错误 。 首先它不是源自对真实的经济现象的观察、分析分析和研究 , 即它没有事实基础 。 其次亚当·斯密没有对它进行定性阐述 , 只是提到了“看不见的手”这个词汇(概念) , 因而我们无从得知它的运作机理 , 即不知道它理论依据 。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它的美感——玄妙之美 。 看得出亚当·斯密对它很得意 , 在他两部著作中都提到了它 , 虽然都只是一笔带过 。 不过这更说明它只是亚当·斯密的一种灵感 , 是连他自己也没想明白的东西 。 再次 , 它也没有被已发生过的经济事件证实 , 反而被已经发生的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证伪 。 如在大萧条后的罗斯福新政期间:“‘雷克斯·塔格维尔②在其中一篇文章中表示 , 随着独立、自由市场理念吸引力的丧失 , 政府对经济采取新的干预措施变得非常必要 。 “把戏已经被戳穿 , 真相已经大白于天下 , 世上根本没有那只看不见的手 , 过去也从未有过 。 如果我们不能从大萧条中得到这些启示 , 那可真是不可教也 。 ’”③如果说 , 塔格维尔的话只是一家之言不足为凭 , 那不可否认的是罗斯福新政本身就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否定 。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格林斯潘“‘整个理论大厦’都已‘坍塌’”的惊呼虽然没有直接指向“看不见的手” , 但它作为经济学的基础随经济学理论大厦坍塌化为一片瓦砾却是显而易见的 。 换句话说 , 它——“看不见的手”——被20世纪世界上发生的两大经济危机证伪 。 二战后 , 世界形成两大阵营 , 即: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 。 但是冷战结束后 , 前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放弃了计划经济转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 而理论界 , 就如《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一起掉下神坛》一文中所说:“冷战之后的三十多年里 , 经济学攫取了某种知识霸权 。 它不但在各种社会科学当中享有超然地位 , 还主导了大多数政策议程 。 经济学家受到商界、政府和社会的普遍追捧 , 他们的洞见被视作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良药 。 大众经济学和经济学思维方式成了一种全新的畅销书品类 。 ”——是的 , 经济学攫取了某种知识霸权 , 或者说它就是知识霸权 。 然而 , 就在大家以为尘埃落定 , 自由市场经济将一统天下的时候 ,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 市场经济遭遇重挫 , 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 人们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以至于格林斯潘这样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死忠粉都惊呼“‘整个理论大厦’都已‘坍塌’” 。 而政治家们则想到了“管制” 。 ⑤经济学三十年的霸权 , 导致了一个问题 , 至少在中国这个问题挺大 , 即:经济学的拥趸可能是以为自己手握真理了 , 在与网友交流身体 , 有一种不可一世的做派 , 说话傲慢 , 不容质疑 , 而他们自己除了翻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教条外并没有什么见解 。 如果说 , 极左是被意识形态洗了脑 , 我觉得他们就是被经济学洗了脑 。 二者不同之处 , 仅是立场的不同 , 脑残程度半斤八两 , 虽然后者自以为自己开眼看了世界 。 记得一次与刘松萝在微信聊天时 , 他说 , “苏联解体让资本主义失去了天敌 。 ”现在想来 , 这就是经济学攫取某种知识霸权的直接原因吧!众所周知一个物种如果没有天敌都会野蛮生长 , 就会变成在哪玩 , 资本主义也是这样 。 除此之外 , 从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个角度讲 , 对自由市场经济实行必要的管制也是必须的 。 我认为 , “看不见的手”之缪在于两个方面 , 一个是它本身的错误 , 另一个是后人误把一没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的虚幻的想象当成真理 。 就这样 , 这个植根于经济学最基础 , 最深层的错误被掩盖 。 虽然 , 经济学家发明了一个又一个理论 , 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数学模型 , 把经济学这座大厦装饰的华丽无比 。 但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 , 即:经济学这座华丽的大厦是建立在虚幻之上的 , 它就是一座空中楼阁 。 所以 , 经济学除了在经济好的时候 , 为人们描绘美丽蓝图以外 , 是无法对经济活动的不好的后果做出准确预判 , ——似乎经济学各种模型也没有提到 , 当经济滞涨或下滑时该怎么办怎么办——甚至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 并且 , 经济学家完全不需要为自己未能预见到危机而感到羞愧 , 因为他们可以把危机爆发推给突发事件 , 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 实际上 , “看不见的手”本身就是一种去责任化的说辞 , 因为它不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 , 所以 , 无论是商人还是经济学家都无需为危机爆发负责 。 《黑天鹅》作者古斯塔夫·塔勒布在其《非对称风险》中所说的“罗伯特·鲁宾勾当④”就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这种不负责任 。 总结一下“看不见的手”之缪:首先 , 它只是亚当·斯密的一个虚幻的想象 , 既没有事实的基础 , 又没有理论的依据 , 说白了 , 它就是一个大忽悠;其次 , 它容易感染世人的那种玄妙之美有毒 , 即:为自利行为披的道德外衣和它的去责任化必然会鼓励人们追求自利而无需负责 , 即:其行为很多时候并未导致善的社会秩序 , 但是人们并不会去往它那里想 , 直到灾难发生 。 只是在过程中 , 自利而不负责任的人得到了利益 , 就像罗伯特·鲁宾和高盛之类的 , 而代价却由纳税人承担 , 而他们还要嘲笑老实人愚蠢 。 或许正是此 , 这些年“自私合理”之说甚嚣尘上 。 2019年8月4日附件一、《主流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一起掉下神坛》链接:https://m.guancha.cn/FaLiDe-ZhaKaLiYa/2019_02_03_489179.shtml注:①“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 , 亚当·斯密(Adam Smith)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 , 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 。 这是百度百科“看不见的手”词条里的解释 ,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常识 , 无需多言 。 不过要是把整个解释都看完就会发现几个不被人提到的信息 , 而这几个信息可能会让人对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产生怀疑而审视自己以前的世界观 , 甚至像格林斯潘那样产生整个整个世界观崩塌的感慨 。 下面是该词条中的一段话:众所周知 , 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 , 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 , 这不是经济学思想 , 更不是理论 , 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 。 但英国剑桥大学历史与济中心主任 艾玛·乔治娜·罗斯柴尔德(一位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 曾公开否定“看不见的手” , 说“‘看不见的手’不是亚当·斯密的经济学重要概念 , 而是在开一个反讽的玩笑” 。 链接:看不见的手https://mr.baidu.com/54qibgf?f=cp&u=3d62b95ac7f9cb9b②雷克斯·塔格维尔是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一位重量级人物 , 关于他的信息就只有这么多 。 ③《恐惧本身——罗斯福新政和当今世界格局的起源》 , 第313页 , 艾拉·卡茨尼尔森 。 ④罗伯特·鲁宾勾当:罗伯特·鲁宾是美国的前财政部部长 ,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十年里 , 他一共从银行那里获取了超过1.2亿美元的报酬 , 而在危机爆发时 , 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把银行救了回来 , 罗伯特本人却不用掏一分钱 。很明显 , 在罗伯特·鲁宾身上 , 权力与责任、收益与风险都不对称 , 他把风险全都转移给了纳税人 。 比如 , ……是这些人替罗伯特·鲁宾承担了本应由他承担的风险和损失 。 最糟糕的还不止于此 , 公众由此对自由市场失去了信心 。 ⑤拉吉·帕特尔说:“尽管政府受着华尔街的挟持 , 一个整整一代都没人提过的字眼却从政治家嘴里冒了出来:‘管制’ 。 没错 , 高盛和其他金融机构从金融危机里海捞了一笔 。 可政治家们越发觉得 , 不能让市场太为所欲为了 。 ”(《经济学的缺陷》 , 第13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