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殉职,四人濒危——武汉中心医院“至暗时刻( 二 )
于林是中心医院的退休职工 。 她回忆自己最后一次见到江主任是1月13日下午 , 他还在专家门诊 , 还没吃午饭 , 饭在旁边放着 。江主任对她说 , “大姐 , 你来这儿干什么?这里很危险 , 你办了事赶快走 。 ”说这句话的时候 , 他被病人围着 , 没戴口罩 。南方周末采访人员拿到一份中心医院医生提供的《1月13日病毒性肺炎相关情况报告(南京路)》 , 南京路院区当天监测密切接触医务人员共计85名 , 其中发热门诊9人、隔离病房29人、呼吸科34人、眼科13人 。作为本应远离呼吸道疾病的科室 , 眼科在这次医护疫情中却伤亡最重 。该报告描述 , 1月10日 , 一位眼科患者转入隔离病房 , 11日管床医生李文亮报告发热37.2℃ , 此后逐日高烧 , 日渐恶化 。 12日上午 , 另一位眼科医生报告发热37.4℃ , 此后表现出与李文亮一样的症状 。陈小宁说 , 之前眼科要求设备科、院感办给相应的物资 , 为医护人员做防护 , 但当时的院感办主任只给了一级防护 , “一级防护是最差的 , 三级是最好的” 。3月9日去世的眼科副主任朱和平是医院的返聘专家 , 本已退休 。 陈小宁说 , 朱医生是个很好的人 , 感染之后妻女都不在身边 , 一个人在家拖了十几天 , 后来被120接到医院 , 没找任何人帮忙 。目前虽有四位医护人员去世 ,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只为江学庆、梅仲明两位医生发布了讣告 。 这两位医生的讣告 , 院方都是在去世后三个小时发出的 , 但朱医生已去世超过24小时 , 仍无讣告 。南方周末采访人员为此致电该院公共卫生科 , 对方回复请联系宣传科 。4 物资“弹尽粮绝”盘点中心医院危重症、去世医生所属的科室 , 分别来自:眼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消化内科、心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伦理办公室等 , 非常分散 , 且普遍与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直接相关 。杨帆说 , “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正儿八经上前线抗击病毒 , 就莫名其妙地倒了 。 ”倒下的原因在于初期预警不足 , 且防护设备始终简陋 。他回忆 , 1月23日 , 全院物资告急 , 大家以个人名义去求援 , 受到了院方的阻拦 , 不许私人募捐 。 后来形势逼人 , 可以募捐 , 但物资分发混乱 , 出现各种乱象 , 比如拉来的东西收不进去、交接的人消失 , 甚至拉来的物资也不要 。医院里有一个负责对接捐赠事宜的医生群 , 三百多人 。 南方周末采访人员看到聊天记录 ,2月10日 , 一位同事在群里说 , 联系了一千斤大米 , “医院竟然不要” 。早先 , 医院曾经“断粮” 。 平常食堂2000人 , 每天两顿饭 。 非常时期 , 医护和病人都吃住在医院里 , 一天三顿做6000人的饭 , 一时供给不足 。 1月26日左右 , 不少医护人员靠吃零食坚持 , 有的科室“断粮”了一天、有的断了三天 。更缺乏的是防护物资 , 特别是防护服 。2月中旬 , 上述微信群中讨论的话题是如何把雨衣改造为防护服 , “据说防水泼溅没有问题 , 就是看材料的透气性” , 还有医生设计了一套“雨衣消毒方案” 。“那阵子真是弹尽粮绝了 , 穿什么的都有 。 ”有段时间 , 杨帆把家里的垃圾袋拿去医院当雨衣 , 用它裹住手脚和脖子 。 这个问题 , 直到外地复工、外地医疗队进入医院 , 才解决 。杨帆经常去看医院里放防护服的柜子 , 2月下旬之前 , 这个六层铁皮柜子 , 从来都是半空或空空如也 。他发来那时同事所穿防护服的照片 , 薄如蝉翼 , “简直就是裸奔 , 真的是敢死队” 。
中心医院医生一度穿着“薄如蝉翼”的防护服
中心医院医生一度穿着“薄如蝉翼”的防护服据南方周末采访人员统计 , 截至2月29日 , 湖北省五大官方慈善机构向武汉市中心医院捐了口罩15.8万个、防护服3976件 。 这是整个疫情期间的捐赠数 , 官方捐助的防护服数量还不够全院人使用一次 。采访中 , 六位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生均向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证实 , 物资缺乏到穷尽地步 。陈小宁说 , 一开始隔离措施就几乎没有 。 比如后台部门在工位办公 , 不到100人的办公楼层 , 年前已有3人感染 , 楼里还在用中央空调 , “没有开窗 , 没有通风 , 没有消毒杀菌” 。“院感办也不说话 , 院领导也不说话 。 ”他记得除夕夜查房 , 连鞋套都没有 , 是用垃圾袋套脚 。 口罩最紧缺的时候 , 里面戴个工业N95 , 外面再套个外科口罩 。 至于行政职工 , 不属于一线 , 领过一盒口罩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 上班的口罩也是自己找人买的 。1月23日、2月6日、2月14日 , 武汉市中心医院都曾经发布公告募捐防护物资 。 2月14日 , 该院疼痛科主任蔡毅发文呼吁关注武汉医护人员紧缺现状 。该院南京路院区的一位ICU护士说 , 协和、同济医院开始公开征集以后 , 其他医院才敢发帖 , 因为这两家是省属医院 。 同样 , 防护也是 , “我们医院是看到同济防护后才敢防护的” , 一开始防护服不让穿 , 怕引起紧张 。一位做联络物资志愿者的超声科医生对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说 , 2月19日发通知说可以接受捐款了 , 才允许接受现金 。“春节之后很多卖防护用品的厂家都复工了 , 但我们自己采购物资还很困难 , 物资都先找捐赠 , 实在不行了才去采购 。 ”另外两位医生说 , 给一线医护的补贴也存在问题 , 1月的医院津贴到目前还没收到 。 作为一线人员 , 有一次性的6000元补贴 , 以及每天200元或300元补贴 , 夜班费180元 。上述南京路院区的ICU护士说 , 她的基本工资“五险一金”扣完以后只有1000元不到 , 一月份的补贴还没发 。 但自费从美国买了180个达标口罩 , 就花了2000多元 , 还不知道是否能收到 。据南方周末采访人员统计 , 截至2月29日 , 五家官方慈善机构给中心医院的拨付资金为1.23亿 。多位医生说 , 物资匮乏持续到2月底、外面的救援队来了 , 才得到解决 。甘肃医疗队105人援助中心医院 , 其中一位医生对南方周末采访人员形容 , 2月初这里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 病人多、防护用品紧缺、达不到三级防护 , 进隔离病房都没有N95 。 “这个医院管理不好 , 我们带来的物资不多 , 全给中心医院支援了 。 ”5 “这里就像火车站春运的场景”导致医护伤亡的还有一层原因 , 是隔离措施不到位 。作为同一批定点医院 , 武昌医院副院长曾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 医院被划为定点医院后 , 院长刘智明专门请了市疾控专家指导病区改造的隔离措施 。 那时候刘智明常常去病房和门诊考察情况 , 后来感染 , 于2月18日去世 。中心医院从疫情之初就承担了大量的救助工作 , 一位医生说 , “一开始金银潭医院开七百多张床位的时候 , 我们医院也直接开了五百多张床位 , 当时各种工作根本就没有到位就开了 , 还没有搞好隔离区、污染区 。 ”另一位医生发来的照片上 , 病人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之间 , 大厅里只隔了一块宣传板 , 没有从顶部隔开 , 起不到隔离效果 。杨帆记得 , 1月6日左右 , 医院腾出两个病区做隔离病房 , 加起来也就几十张床 , 远远不够 。 最终后湖院区改造出六百多张床位 , 还是人满为患 。“1月 , 这里就像火车站春运的场景 , 病人排队 , 排着排着倒下了 。 我至少有三个同事 , 被排队不耐烦的患者拉扯、撕破防护服 , 动辄有患者来扬言要杀医 。 ”一位后湖院区的医生说 , “(某些)院领导我不做评价 。 我们的护士长、主任、科主任 , 我要竖大拇指 , 包括副院长 , 反正我们临床上的人是非常团结的 。 ”实际上 , 多位采访对象在受访时表达了对书记、院长的不满 。 一位医生认为他们临床经验不足 , “他们一个原来是搞教学的 , 一个是卫生部门官员 。 ”另外一些人则提及 , “有官威”“什么都不准说(新冠病毒) , 哪个说就追责”“人家提意见 , 也不让说 , 不重视 , 搞得我们底下人愤愤不平 。 ”也有多位受访医生怀念之前的夏家红院长 , 临床医生出身 , 知道基层疾苦 , 经常会在夜班“微服私访” 。 “有一次 , 他看见夜班医生花了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分拣化验单 , 就砸了很多钱上线无纸化办公解决这个问题 。 ”一位受访医生说 。三位受访医生说 , 疫情暴发3个月后的3月8日 , 才第一次知道书记和院长到隔离病房看望感染的医护人员 , 他们是在职工群和朋友圈里看到了领导看望住院职工的照片 。
推荐阅读
- 【健康R养生】70多岁老人晕厥倒地,宁夏第四人民医院护士路过紧急施救
- 『芦振龙』25岁警察被歹徒捅了27刀殉职,血衣成为一级文物,遗言:想见母亲
- [椰网]多次凌晨溜进建筑工地的工棚和集体宿舍盗窃,这四人被三亚警方抓获!
- 广西南丹一市场发生火灾后建筑物垮塌 1名消防员殉职
- 『疫情』注意!捉麻雀违法 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 #人民网#清明节,深切缅怀殉职在江苏战“疫”一线的英雄!
- 中原文化观察■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全面恢复正常诊疗秩序!
- 「忠元」京广线脱轨列车殉职乘警长,事发时正要去核查涉毒线索
- 无殉职补贴,英国数百名医生不愿上抗疫前线
- 中国刑辩界不倒旗帜:曾经两次做以身殉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