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定闹钟抢菜,平台高价招募外送员,买菜App们复活了吗?( 四 )
相比于买不到菜 , 或是运单延误 , 更严重的后果是菜品品质的下滑 。 深圳南山区金硕阁小区的严利 , 2月16日下午一点在一家生鲜平台上花了141元买了两份牛肉、速冻挪威鲭鱼、以及一盒鸡蛋 , 到达的时候 , 肉和蛋都坏了 。
“我买的牛肉 , 送过来后盒子里都是血水 , 本来应该冷冻的挪威鲭鱼也全都化了 , 买的鸡蛋蛋壳也碎了 , 蛋都臭了 。 ”在这次疫情里 , 他还专门花钱买了这家平台的会员 , 但现在他决定 , “卸载 , 再也不用” 。
品质的降低 , 对于生鲜电商们的品牌伤害是不可逆的 。 不少第一次使用生鲜类APP的用户均感觉 , 买到的菜有的品相不高 , 只能达到凑活吃的程度 , “疫情结束之后 , 还是去超市自己挑放心 。 ”
还有一些商家 , 为了消化蔬菜库存 , 或是提高一单的价格 , 推出了蔬菜礼包 , 搭配出售 。 但能选到的组合常常不尽如人意 , 比如在2月19号这一天 , 一家平台的99元可选蔬菜列表里 , 已经没有了叶子菜 , 只剩一些西葫芦、水果黄瓜、胡萝卜之类 。
各个平台都在努力地留存用户 , 最通用的方式就是办VIP会员 。 不同的平台宣传的力度也不同 , 比如叮咚买菜称买了“绿卡会员” , 一年可以省806元;相比之下 , 盒马宣称每年享受的权益是5168元 。
在行为心理学中 , 一个新习惯或理念形成并得以巩固 , 至少需要21天 , 称之为21天效应 。 这次疫情中 , 大量涌入生鲜电商平台的流量 , 也是此前并没有线上买菜习惯的主妇或年龄偏大的消费者 , 平台最需要担心的 , 恐怕是能不能真的留住这群人 , 让她们之后也愿意每次买菜都支付溢价 , 真正形成线上买菜的习惯 。
但用户的选择太多了 , 这片赛道里竞争者众多 。 以在北京朝阳区安慧里小区生活的徐丽为例 , 疫情没有发生时 , 小区里有4家小超市能买到菜 , 距离小区几百米处也有大型商超 , 与此同时 , 这里还被盒马、京东到家、每日优鲜、永辉生活等多个线上平台交叉覆盖 。
“对我来说 , 买菜没有所谓的习惯 , 哪里菜好 , 哪里菜便宜就去哪里买 。 只要我在某个地方买到了一次不好的菜 , 哪怕我之前已经在这家买了一年的菜 , 我也会马上就换 。 ”徐丽说 。
赛道中的竞争者们要面对的 , 除了并不稳定的用户 , 还有仍然难以盈利的现实 。 叮咚买菜的梁昌霖曾公开表示 , 疫情期间 , 在保证菜价稳定的前提下 , 除了仓储等固定成本没有上涨外 , 叮咚买菜的采购、物流、人员等成本都在上涨 。 “因为营收上涨 , 叮咚买菜客单价增长70% , 目前上海开业较早的前置仓 , 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 ”言下之意 , 只有少数能盈亏平衡 , 大部分依旧处于亏本状态 。
卖得越多 , 亏得越多也许才是现在这个行业的现实 。 梁昌霖此前称 , 账面上还有20个亿 。 叮咚买菜是亏得起 , 那么别的竞争者呢?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数据 , 中国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 , 88%的企业亏损 , 其中7%是巨额亏损;仅有4%的企业实现盈亏平衡 , 只有1%的企业能够实现盈利 。
这个春天 , 需求多了 , 钱也烧得更猛了 。 对依旧亏损的生鲜电商们来说 , 特殊时期的火爆 , 是一阵强心剂 , 还是加速死亡的毒药?疫情结束之后 , 恐怕它们才会面对更大的考验 。
本文插图
▲图 / 盒马新浪微博
(文中除熊彬和吴世春外 , 其余受访者皆为化名 。 )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 侵权必究 。
推荐阅读
- 极客@从极客走向消费者 Linux手机PinePhone“社区版”开始接受预订
- 小强哥说心商业■杨小强频道: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背后真相!
- 中国消费者调查:网课普遍缺互动 VIPKID一对一模式更受欢迎
- 『前瞻网』如何持续锁定消费者?,消毒类品牌销量飙升冷思考:疫情之后
- 消毒产品■消毒类品牌销量飙升冷思考:疫情之后,如何持续锁定消费者?
- 前瞻网▲如何持续锁定消费者?,消毒类品牌销量飙升冷思考:疫情之后
- 日产奇骏与宝沃BX7哪种好?解决消费者痛点,我信赖宝沃
- 『极速聊科技』与 Teams 消费者版,微软推出「家庭安全」App
- 【享趣看娱乐】抛开外观的优势,还依靠什么?,雷克萨斯CT得到消费者认可
- :“大”招来了!华为智慧屏新品会是OLED?